“普特会”落幕后,谁赢谁输的账簿才真正翻开。
莫斯科确实先收利息,可最大输家既非布鲁塞尔,亦非新德里。
那究竟是谁?
先看俄罗斯。
普京把战场僵局搬进谈判厅,换来西方暂缓加码制裁的时间窗口。
能源出口通道得以喘息,卢布汇率暂时稳住阵脚。
更重要的是,他向国内展示了“大国对话”的仪式感,巩固了战时合法性。
然而这些收益本质是战术性的,远谈不上锁定胜局。
再看欧洲。
北溪管道被毁后,德国工业用电成本飙升至美企三倍。
默茨匆忙访华求供应链,却带不回廉价俄气。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关税大棒继续敲打欧盟钢铝。
表面看欧洲被动挨打,实则损失在战争爆发当日就已入账。
如今的欧盟只是拖着失血的身体继续走路,谈不上“突然”惨败。
印度的情况更微妙。
特朗普以惩罚俄能源买家为由,把关税枪口对准新德里。
莫迪确实头疼,可印度真正的麻烦在印巴前线。
克什米尔摩擦失利后,美国趁机拉拢伊斯兰堡,把印度逼到墙角。
普京却在会晤前亲自给莫迪打电话,预留了“东方退路”。
印度看似左右为难,实则仍握有选边站队的自由。
于是视线必须继续往西,落在高加索与地中海之间的那片土地。
土耳其才是被悄悄推到悬崖边的那个角色。
埃尔多安原本盘算做黑海与东地中海的枢纽之王。
他卡住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俄乌两边都得看他脸色。
又在叙利亚北部玩平衡,既剿库尔德又敲打以色列。
这套“多边勒索”曾让特朗普让步,连库尔德盟友都可以抛弃。
可“普特会”后,棋局突然提速。
美国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和解仪式搬进白宫。
协议白纸黑字:赞格祖尔走廊百年经营权交给美国财团。
这条走廊是土耳其通往中亚的咽喉,也是“中间走廊”铁路梦的锁钥。
华盛顿此举等于把埃尔多安的棋盘锯掉一角。
更糟的是,美俄选定的会谈地点先在阿联酋,后改阿塞拜疆,全程绕开安卡拉。
这种刻意的缺席比公开羞辱更刺痛土耳其的自尊。
埃尔多安愤怒致电泽连斯基,提议由土耳其牵头四方峰会。
可惜回应寥寥,因为大国已经不再需要这个“中间人”。
土耳其的地缘价值建立在各方互不信任的缝隙之上。
一旦美俄愿意直接交易,缝隙就被水泥封死。
回顾过去两年,安卡拉的每一次投机都在消耗信用。
封锁黑海激怒北约,击落俄机又得罪克里姆林宫。
叙利亚无人机挑衅以色列,换来美国直接给库尔德松绑。
如今赞格祖尔走廊旁落,美国资本将修建铁路、输油管、光纤。
土耳其从“必经之地”沦为“被绕行之国”。
这才是战略意义上的断崖式下跌。
若走廊彻底贯通,俄罗斯经伊朗、阿塞拜疆直抵中亚,不再依赖土耳其海峡。
欧洲也能绕过博斯普鲁斯,把里海能源输往巴尔干。
土耳其的收费亭被连根拔起。
有人或许质疑,土耳其仍握有北约第二大陆军,怎会瞬间失重?
问题在于军事威慑需要政治杠杆才能兑现。
当经济通道被取代,外交筹码被大国直接交易,军队反而成为昂贵的摆设。
埃尔多安当然可以封锁海峡,但那样只会逼出绕道保加利亚的替代管线。
届时他不仅收不到过路费,还会被北约集体问责。
这才是真正的输家:曾经的多边支点,突然变成多边弃子。
相较之下,俄罗斯的收益有限却实在,欧洲的伤口早已化脓,印度尚有选边余地。
唯独土耳其,面对的是结构性地位的蒸发。
更致命的是,这场崩塌并非炮火连天,而是悄无声息地写进一纸商业合同。
未来十年,当美国工程队在赞格祖尔山口铺设铁轨,土耳其只能隔着边境望车兴叹。
到那时,人们才会意识到,“普特会”最大的伤亡名单上,排在首位的其实是安卡拉。
于是回到最初的问题:谁才是最大输家?
答案已不言自明。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