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区电商圈的变化,估计大家也都刷到消息了:Temu在2024年Q2正式超过eBay,排进美国电商市场前三(Sensor Tower数据)。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已经跑了几年跨境的老卖家,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挺震撼的——美国市场一直是亚马逊和eBay的天下,没想到Temu能这么快冲上来。
从卖家的角度看,这背后不仅是平台竞争,更意味着我们这些做跨境的,又多了一条新赛道。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聊聊Temu的机会和坑,也顺便提醒下大家如何用好工具(比如飞跨浏览器)来降低风险。
现在美国市场的大盘子,大概是这么个格局:
Amazon:还是流量老大,稳到不行。
Shein:快时尚打法凶猛,第二名。
Temu: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20万,硬生生挤掉eBay,排到第三。
eBay:老牌平台,但增速明显跟不上了。
Temu的优势其实我们卖家看得很清楚:
低价+快上新:Temu接通了国内大批供应链,SKU多、价格低,消费者一对比就容易下单。
疯狂砸广告:去年大家都看到过超级碗广告吧?Temu基本是花钱买认知,“低价平台”已经深深扎进美国用户心里了。
对我们卖家来说,这说明平台还在大力拉流量,红利期确实存在。
我自己跑Temu店铺最大的感受就是:流量是真的大,但竞争也很激烈。
1.平台优势
(1)流量红利巨大
Temu在美国用户端的下载量、活跃度都在快速增长。根据Sensor Tower数据,2024年Q2 Temu日均活跃用户已突破120万,超越eBay排进前三。对卖家来说,这意味着平台还有大量自然流量,不像Amazon那样广告成本居高不下。很多新卖家即便没有太多广告预算,也能分到一杯羹。
(2)低价定位+消费群体庞大
Temu在美国的用户画像很清晰:以价格敏感型用户为主;购买客单价普遍在 10~15美元之间;更倾向于轻小件、时尚饰品、家居小物、快时尚产品。这类用户的特征是:下单快、复购率高,但对价格和优惠极度敏感。只要价格有竞争力,很容易跑出爆款。
(3)新品测试效率高
在Amazon做新品,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才能看出趋势,而在Temu,可能上架几天就能出单。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更倾向给新商品机会。如果你的供应链反应快,Temu是非常好的“试水场”,跑通了还能把成熟款转到Amazon等平台做品牌。
(4)平台投入大,品牌认知度高
Temu在美国的广告力度几乎前所未有。超级碗广告、地铁广告、线上铺天盖地的投放,让很多美国用户认识到Temu就是“买便宜东西的地方”。这种品牌心智的建立,为卖家带来了天然的转化率加持。
2. 平台坑点
不过,Temu并不是完美的,尤其在美区运营中,几个坑点必须提前知道:
(1)利润空间有限
Temu走的就是低价路线,平台客单价普遍低于Amazon、eBay。很多产品卖出去,利润非常薄。所以实际上做Temu就是在做供应链,如果你的供应链不够稳定,成本就压不下来,那可能越卖越累。
(2)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
Temu现在每天都有大批新卖家入驻,新品上线后,很容易被抄袭或跟卖。爆款生命周期往往只有几周到一两个月。在Temu上跑品,需要保持快速上新、快速迭代的能力。
(3)平台规则收紧
今年开始,Temu对卖家的审核在收紧,比如部分类目要求更多资质,比如服饰类要有CPC证书,对物流时效和履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出现违规(如低质品、侵权),处罚很直接,甚至可能清退。
(4)账号风控严格
Temu 从今年开始直接限制开店数目,现在一个企业主体只能开3哥全托管店铺和3 哥半托管店铺。这对以低价店群形式获利的Temu卖家来说属实不太乐观。
还想做Temu的话,一定要用飞跨浏览器把店铺网络环境隔开,每个店铺单独的IP、浏览器指纹,避免被平台判定“账号关联”进而封号。
1.多平台布局才是王道
Amazon还是现金流和品牌的主阵地;Temu、Shein更像是“快艇”,适合跑爆款,快速回笼资金。我一般会在Amazon主推高客单产品,在Temu跑些小件、低价产品,两边结合着做。2.选品别贪大,先轻小快跑
而且Temu用户价格敏感,10-15美元的产品卖得最好。先用小单试水,不要一上来就囤货,亏起来很快。
3. 盯紧平台数据
流量来源、转化率、退货率都得看,该砍的产品要快刀斩乱麻,别心软。
4. 账号安全第一
别侥幸开多个店共用环境,飞跨浏览器这种工具该用就用,省下来的可能就是几万美金的损失。而且欧美对税务、产品安全、数据隐私的监管越来越严,不管是Temu还是Amazon,都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资质。
Temu的崛起,确实给我们跨境卖家带来了新蓝海。对卖家来说,核心就三点:
看清平台定位(Amazon做品牌,Temu跑增量);用对工具防风险(飞跨浏览器防关联,多店铺更安心);顺势而为,小步快跑。
跨境电商就像大航海,谁能先抓住风口,同时又能稳住船不翻,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