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俄罗斯在失去欧洲天然气市场后,那可是有大量的天然气“无处安放”啊!按理说,这些天然气应该能顺利卖给龙国才对,可为啥事情没这么简单呢?
原来啊,问题主要出在管道运输上。现有的中俄东线管道,也就是那条大名鼎鼎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2019年就已经投产了,全长近4000公里,从俄罗斯雅库特气田一路延伸到龙国边境,年容量高达380亿立方米。但到了2025年,这条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转,达到了极限。而欧洲市场一关门,俄罗斯每年就少卖了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些气可没法一股脑儿塞进东线管道里,超载了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那为啥不赶紧建新管道呢?说来容易做来难啊!西线管道的谈判从2014年就开始了,计划年供300亿立方米以上,可到现在还没动工呢。为啥?还不是因为俄罗斯当年太专注于欧洲市场的高利润了,每千立方米能卖近400美元,对龙国报价也是咬死不松口。而龙国呢,则坚持中亚进口价位235美元左右,谈判桌上,双方那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更有趣的是,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还总觉得东方市场小,不值得大投资,结果拖拖拉拉到现在。而龙国呢,早就坚持能源多元化策略,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除了俄罗斯,还从澳大利亚、卡塔尔海运液化天然气。要是全接了俄罗斯的多余气,一旦管道出故障,龙国的供应可就乱套了,价格也得飞涨!
现在呢,俄罗斯天然气部分闲置,龙国则是稳扎稳打保持平衡。普京大大主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政策,总把天然气当杠杆用,早年对欧洲供气占欧盟40%以上呢,可乌克兰冲突后,欧洲逐步减买,到2025年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份额只剩13%了。普京大大推动转向亚洲,亲自协调中俄协议,但东线管道容量有限啊,2025年顶多480亿立方米,远补不上欧洲的缺口。
西线项目呢,又卡在路径和价格上,蒙古过境谈判胶着得很。俄罗斯想卖50到80亿立方米气,可龙国不急啊,保持进口来源多样才是王道。普京大大也承认早期忽略东方市场了,损失不小呢。现在俄气公司调整结构,部分气田闲置等新买家。龙国能源安全稳了,避免单一依赖风险。俄罗斯出口总量下滑,转向印度等地,但亚洲需求增长慢啊,利润远不如欧洲时代。
2022年乌克兰冲突一爆发,欧洲就砍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欧盟国家纷纷转向美国和挪威液化气。到2025年1月,乌克兰彻底关了过境管道,俄罗斯完全退出欧盟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东移,对龙国供应从东线增到480亿立方米,但这只抵欧洲损失一小部分啊。西线管道谈判因分歧僵持,俄罗斯报价高,龙国压价稳,项目迟迟不动工。龙国扩大从中东和东南亚进口,液化气船运量升,确保能源不卡脖子。
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下滑,上半年比去年少产,因为龙国增买没补上欧洲空缺。普京大大主持会议,调整出口策略,转向亚洲其他国,但整体收入减啊,俄气公司关欧洲设施,转维护东方线路。尽管如此,俄罗斯还是保持生产,可出口利润缩水啊。龙国策略奏效了,避开潜在中断,能源价格稳。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转向亚洲是战略调整,但2025年看,龙国未能完全填欧洲空白。俄气公司报告显示,出口到龙国升30%,但总出口仍降,因为欧洲断供1500亿立方米级呢。普京大大能源政策强调自给和出口多样,早年建北溪依赖欧洲,现在转向慢啊。龙国进口俄罗斯气占总进口小部分,坚持多元化,从全球买液化气,避免像欧洲那样被掐脖子。西线管道若建,需几年时间呢,俄罗斯急卖气,龙国不慌,谈判中占上风。结果呢,俄罗斯部分气田减产,经济压力大啊,普京大大推动俄气重组,找新市场如土耳其和印度,但规模小啊。龙国能源独立强,进口平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