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凶手如今终于落网,在俄乌冲突接近尾声的当下,这算得上是欧洲给俄罗斯送上的为数不多的一份礼物,不过事情到了现在,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真相是怎样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幕后主使者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六年悬案终现突破口·】——»
8 月 21 号,德国联邦检察院发了条消息,一下子在国际上炸开了锅 —— 意大利警方照着欧洲逮捕令,在里米尼省抓了个乌克兰男人,名叫谢尔吉・K。
德国检方说这人是 “行动协调的”,还指控他 2022 年 9 月跟同伙从德国罗斯托克出发,拿着假身份租了艘帆船,到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里放了爆炸装置,直接把 “北溪 - 1” 和 “北溪 - 2” 的管道炸断了好几处。
这事儿从 2022 年 9 月 26 从发生那天起,就一直裹着层雾。当天瑞典的测量站在丹麦附近海里,测到两次挺强的水下爆炸,力度差不多是 1.8 级和 2.3 级地震,之后四条管道里有三条开始漏,最大的泄漏点直径都到 900 米了。
2025 年 3 月欧洲航天局出了份报告,说这次爆炸漏出去的甲烷,有 44.5 万到 48.5 万吨,比之前估的 23 万吨多了快一倍,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根本没法挽回。
嫌犯被抓看着是案子有了进展,可细想反而更复杂。德国检方透出来的作案细节里,谢尔吉・K 的小组从德国本土出发,还用假文件租船,这中间得跨国家配合,还得伪装身份,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办的事儿。
更让人琢磨的是,早在 2024 年 6 月,德国就给另一个乌克兰潜水教练弗拉基米尔・Z 发了逮捕令,结果波兰警方说 “没收到通缉信息”,就没拦着,让这人顺顺利利回了乌克兰。这种司法上的不对劲,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案子背后肯定有国家之间的政治较量。
«——【·欧洲能源困局·】——»
北溪管道被炸,对欧洲来说简直是场灾难。欧洲本来就是个缺能源的地方,对外依赖度超过 90%,之前 30% 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买,而北溪管道承担了其中差不多 40% 的运输量。
管道一炸,2022 年秋冬那阵,欧洲天然气价格直接飙了 6 倍,工业用电价冲破每兆瓦时 300 欧元,巴斯夫这种化工大公司都扛不住,把德国的工厂关了,跑去美国开产能。这场能源麻烦直接让欧盟2023 年的 GDP跌了 1.8%,创了欧元区成立以来最大的跌幅。
可怪就怪在,欧洲在调查这事的时候,态度一直让人看不懂。2024 年瑞典和丹麦先停了调查,说自己 “没管辖权”,德国虽然接着查,可关键证据总卡壳。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能源政策最近在悄悄变。2025 年 7 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要把 “北溪” 管道放进 “战略基础设施限制清单”,表面上说的是防俄罗斯 “用能源要挟”,其实就是给之后跟俄罗斯重启能源合作留了个口子。
«——【·乌克兰成“替罪羊”?·】——»
围绕嫌犯的身份和背景,各方的指责明显分成了两派。德国检方一个劲提谢尔吉・K 是乌克兰人,2024 年《华尔街日报》出过篇调查,说这事是乌克兰军方高层策划的,当时的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没跟泽连斯基打招呼就直接下了命令。
虽然扎卢日内现在已经调去当乌克兰驻英国大使,还说自己没干过,但美国情报部门泄露出的一份文件显示,乌克兰国家安全局 2022 年 5 月确实搞过个 “波罗的海行动” 计划,目标就是北溪管道。
俄罗斯则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2024 年 9 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接说,“没有美国的技术帮忙,乌克兰根本搞不定这么复杂的海底爆破”,还指控美国通过中情局给乌克兰送了深海潜水设备和卫星导航数据。
这话也不是瞎编的 ——2022 年爆炸发生时,美国海军“俄亥俄” 级核潜艇正在波罗的海“例行巡航”,丹麦军方的雷达还记录到,出事的海里有没认出来的无人潜航器。
欧洲在这场较量里的角色最微妙。波兰一直就反对北溪项目,有消息说 2022 年波兰给乌克兰提供了港口,让他们筹备行动,德国前情报机构负责人汉宁更直白说 “波兰可能是袭击的后勤基地”。这种心照不宣的配合,让人没法不怀疑,欧洲是不是在牺牲乌克兰,好换个跟俄罗斯缓和的机会。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