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北京什刹海溜达,本来是想看看湖边的垂柳,结果走着走着就被一群举着相机的人给吸引过去了。走近一看,好家伙,是个邮局!可这邮局跟我印象里的完全不一样,红墙配着浮雕,门口还挂着二十四节气的灯笼,里面更是热闹得不行,有人在挑文创,有人在写 “给未来的信”,还有阿姨们穿着旗袍在拍照。说实话,我当时都愣了,这哪还是以前那个只用来寄信的地方啊,简直成了个网红景点!
后来跟邮局里的工作人员聊了聊才知道,这是地安门主题邮局,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2016 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他们就想着用邮局来讲非遗故事。你别说,这想法还真挺好。现在去三楼的创新工作室,能看到满墙的节气邮品,什么 “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 信封,“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 明信片,花样特别多。2024 年底翻新后,楼梯口弄了个中轴线建筑幕布,上楼的时候,两边二十四节气的画框一路变,到了二楼,还能透过窗看到小桥流水,那感觉,就像在画里走似的。
我还听说,这邮局现在不光年轻人爱来,好多老年人也组团来打卡。有个阿姨跟我说,她小时候就住在这附近,听说老邮局变样了,特意穿得漂漂亮亮来看看,还寄了张明信片给远方的老姐妹。你说这多有意思,一个老邮局,居然把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吸引过来了。
不光北京这样,青岛的海洋研学主题邮局也特别有意思。去年暑假我去青岛玩,特意绕路去了一趟。那邮局外面有个 “蛟龙” 号卡通邮筒,台阶上刻着 7062 米的深海纪录,墙面随高度变化,一会儿是深海里的发光乌贼,一会儿是中浅海区的贝类海带,顶层还有个仿真 “蛟龙” 号舱门。当时我还跟个小朋友一起 “开” 了舱门,进去后看到好多海洋主题的文创,有 “深海探索” 邮票,还有非遗烧箔画 “深海蛟龙”。听工作人员说,这个邮局以前闲置了四年,改造后整个暑期游客就超过了十万人次,文创产品一天就能卖上万元。你敢信?一个闲置的老邮局,居然能火成这样!
成都的熊猫邮局就更不用提了,简直是年轻人的天堂。去年去成都,我在暑袜街旗舰店待了快一下午。门口的熊猫 YOYO 雕塑,好多人排队拍照。进去后,我愣是被那一百多枚印章给难住了,不知道先盖哪个好。旁边有个福建来的小姑娘,抱着盖满章的本子笑得合不拢嘴,她爸妈则在明信片墙前挑得眼花缭乱。文创区的东西更是让人挪不开眼,会动的跷跷板冰箱贴,能转的风车冰箱贴,还有好多单店限定产品。最后我咬咬牙买了个熊猫拉花咖啡的钥匙扣,现在还挂在我包上呢。对了,二楼还有个熊猫餐厅,我点了份熊猫主题套餐,那熊猫形状的饭团,我都舍不得吃。听说这熊猫邮局年均客流量近三千人,单店年营业额超千万元,70% 都是年轻客群,难怪店里总是挤满了人。
其实不光这几个地方,全国好多地方都有特色主题邮局。柳州有螺蛳粉主题邮局,格尔木有 “长江 1 号” 主题邮局,阿勒泰的雪都邮局还搬进了滑雪度假区。截至去年底,全国主题邮局都有八百多家了,收入更是有好几亿元。以前我总觉得邮局就是寄信寄包裹的地方,没什么特别的,可现在看来,这些主题邮局把邮政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不光成了文旅融合的新场景,还激活了城市消费活力。就像青岛那个海洋研学主题邮局,不光吸引了游客,还带动了周边商铺的销售额增长了 30%。
不过说真的,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些主题邮局之所以能火,不就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人们对邮局的固有印象吗?把文化、体验、消费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在打卡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就像地安门主题邮局,既保留了老邮局的历史感,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让老空间变成了新地标。
你们有没有去过什么有意思的主题邮局啊?或者你们觉得,这些主题邮局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反正觉得,要是能多一些互动体验项目就更好了,比如让游客自己动手做个特色明信片什么的。大家有想法的话,评论区跟我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