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本源,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满足。而在从0~1的市场创建期,市场对全新的产品品类普遍缺少价值共识,又特别是缺少体验依据。这时,可视化就是脱颖而出的重要创新。所有的需求,都需要量化地呈现;所有的满足,都需要量化地感知。因此,对于价值可视化的追求,永远都是创新者的本门功课。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辛国奇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莱克电气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2011年之后,空气污染指数持续爆表,引发了大众对空气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空前关注。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房屋装修过程产生的甲醛,也成了被关注的焦点。
当时,莱克电气正在研发空气净化器,其中涉及除甲醛功能。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已有不少,却统统没有明确的数字量化标准,更多的只是通过灯光颜色的变化做一个模糊指示。也就是说,用户并不能实时精准判断空气污染和洁净情况。
他们便开始思考,如果机器里的除甲醛数值能够精准量化,就像电表、水表那样有数字直观显示,用户岂不是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了?
于是,让甲醛“可视化”,成为莱克继研发空气净化器之外的又一攻关目标。
由于当时市场还处于空白阶段,能够参考的样品少之又少,并且传感器的技术很有待进一步的突破,所以团队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甲醛传感器和酒精等物质反应的规律。
要想精准显示,必须先精准感应和识别。其中,传感器是感应空气的载体,但当时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中使用的都还是VOC(易挥发有机物质)传感器,即所有的气体混合在一起被感应。其中又分为可感应甲醛的传感器和不可感应甲醛的传感器。可即便是可感应甲醛的传感器也并不精准,往往发胶、香水、化妆品等带气味的东西,都统统被当成了甲醛来“曝光”,好比连好坏细胞一并杀死的化疗。
一时间,项目组也没了思路。
莱克电气董事长倪祖根一直关注着项目的进展。当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他给出了一个很关键的启发:通过甲醛模组和VOC模组两种传感器进行有效的运算,可以把甲醛“找”出来。
这让项目组一下就有了方向,他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家庭环境中常见的酒、醋、酱油、花露水、香水、香烟、榴梿等各种代表性的物质进行综合验证,不断对算法改进和修正。之后再经过第三方测试机构的专业评估。项目组足足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确定了抗干扰甲醛可视化技术。
紧接着,这项抗干扰甲醛可视化技术便作为一大技术专利被植入到正在研发的空气净化器中,实现了甲醛检测数字显示功能,这在业内属于首创。莱克的空气净化器一经面世,除了性能优越之外,敏感而精确数字显示也成了一大亮点。
如果说设计创造价值,那么这不仅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消费者看得见的价值。随后,便引起了整个空气净化行业纷纷跟风模仿,韩国的一家电子行业的知名企业甚至专门到莱克拜访取经。而莱克的抗干扰甲醛可视化技术专利壁垒,一直到现在也没人能够攻克。
故事的哲理:
创新的本源,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满足。而在从0~1的市场创建期,市场对全新的产品品类普遍缺少价值共识,又特别是缺少体验依据。这时,可视化就是脱颖而出的重要创新。所有的需求,都需要量化地呈现;所有的满足,都需要量化地感知。因此,对于价值可视化的追求,永远都是创新者的本门功课。
比如,乔布斯在创造智能手机时,其创新的核心来自对于后工业时代人们对“简约”需求的深刻洞察。而其对于“简约”的最终满足,就是实现整个手机屏只有一个键——同时也由此,与黑莓手机、诺基亚功能机完全切割开,进而一举团灭。诺基亚CEO奥利拉曾流着泪说:“我们没做错什么,但我们就是输了。”——是的,等他“看到”的时候,一切已无可挽回。(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