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便悄然滑入了下行通道。起初,天津、郑州、石家庄等二三线城市率先感受到了寒意,房价应声下跌。时钟拨至2023年,曾经坚挺的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房价开始步入调整期。而时至今日,2025年已过,房价下跌的趋势似乎并未被逆转。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30余个月下滑,尤其在8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高达7.34。
究竟是什么将中国房价推入了长期的下跌通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国内房价普遍存在着难以忽视的泡沫。纵观全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在20-25之间,而一线城市更是惊人地达到了40。然而,房价终究不能脱离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回归合理区间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其次,经过多年的楼市繁荣,房价上涨的赚钱效应逐渐消退。炒房客们早已嗅到了风向的转变,纷纷选择离场,或选择“落袋为安”,在场外观望。
再次,实体经济的低迷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收入的下降或失业使得许多家庭难以支撑高企的房价。与此同时,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审慎决策。
房地产市场进入长期调整周期,对于那些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而言,影响无疑是深远的。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五年,这些家庭将面临三大严峻挑战,而其前兆已在眼前:
其一,房产大幅贬值的风险。 近年来,房屋大幅贬值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一位上海市民于2021年以400万购入的房产,时隔四年后,市值已跌至256万,跌幅超过30。展望未来五年,多数城市的房价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并逐渐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挂钩,回归其居住的本质属性。值得一提的是,前期跌幅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如廊坊、涿州等,由于泡沫已被大幅挤压,房价跌幅甚至超过60,其未来房价调整的步伐可能会放缓。而像上海、深圳这类一线城市,由于前期抗跌性较强,房价仍处于历史高位,未来几年存在“补跌”的可能,并逐步与当地居民收入接轨。
其二,二手房变现的难度与日俱增。 如今,越来越多的二手房业主抱怨房产难以出售。过去,房产挂牌一两个月便能成交,如今却可能挂牌半年以上也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二手房挂牌量的激增,市场上房源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则是购房需求的快速萎缩。尤其是在大型居民小区,每天都有数十甚至上百套房源挂牌抛售,二手房业主想要快速变现,难度可想而知。
其三,持房成本的压力持续攀升。 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将面临日益增长的持房压力。未来五年,许多家庭可能会面临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的困境,但每月的高额房贷却一分不能少。这是因为许多家庭的房贷合同约定的是固定利率。因此,未来五年后,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其持房压力只会不减反增。此外,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物业费、电梯费、取暖费、维修基金等各项持有成本也水涨船高,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拥有多套房产家庭的持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