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1月李红获批任职郑州银行行长,该行正缓慢恢复元气。
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郑州银行交出了一份彰显进步的“成绩单”:营收66.90亿元,同比增长4.64%;归属净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197.38亿元,较上年末攀升11.47%。
而在2024年,郑州银行实现营收128.8亿元,同比下降5.78%;实现归属净利润18.76亿元,同比微增1.39%,扭转此前盈利连续两年大幅退坡的趋势。
仓禀渐实,郑州银行官宣摆脱四年“铁公鸡”名号,2024年度拟按照10派0.20元(含税),发放现金红利约1.82亿元,占当期合并报表中归属净利润的比例为9.69%。
尽管财务表现有所好转,但拉长视线看,郑州银行还在“回血”途中。
回溯既往,郑州银行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郑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11月,2000年起通过消化历史包袱、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突飞猛进。
2015年12月,郑州银行挂牌香港联交所,后又在2018年9月登陆深交所,成为全国首家“A+H”股(06196.HK、002936.SZ)上市城商行。
期间的2017年,郑州银行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9亿元;归属净利润42.8亿元,站上人生巅峰,也是之后再难以企及的高点。
但好景不长,郑州银行很快便于2018年-2022年划出了两条背道而驰的曲线,营收从111.6亿元壮大到151亿元,净利润却一降再降,从30.59亿元萎缩到24.22亿元。
接下来的2023年,郑州银行收获最困难的光景:营收下滑9.5%至136.7亿元,净利润骤降23.62%至18.5亿元。
▲数据来源:郑州银行财报
庆幸的是,新官上任,郑州银行总算在2024年暂时稳住局面,并在2025年延续改善势头。
不过,这种改善也仅仅停留在“康复期”的微弱“回血”阶段。财报显示,郑州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距离2020年同期77.08亿元尚存10多亿元的“鸿沟”,净利润则一举回撤到2015年同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银行本期业绩回暖,主要得益于非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而非内生成长力的支撑。
2025年上半年,郑州银行录得利息净收入5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55亿元,增幅仅1.04%;非利息收入1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2亿元,增幅22.02%。
非利息收入中,投资收益发挥“挑大梁”作用,同比狂飙111.10%至12.29亿元。
▲图源:郑州银行财报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收益的获取往往依赖股市、债市的行情,具有波动性大,周期性强、脆弱等特征,致使持续性、确定性都较难把握和预料,且远离企业客户,容易形成“资金空转”,与监管强调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线背离。
较大程度上,郑州银行此番“双增”门面归功于投资收益。也意味着,郑州银行的“回血”之路不光漫长,且复苏根基不牢固。
郑州银行的不进反退,是由行业“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内在属性决定的,也是其资产质量“拉胯”的具象。
关于这点,从郑州银行这次的中报亦可见一斑。
截至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年同期回落0.11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回落0.03个百分点。
回拨时间轴,2018年末—2024年末,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47%下行至1.79%,整体处在改进通道,但如果放在赛道里审视,其仍是“名列前茅”的“显眼包”。
▲数据来源:郑州银行财报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郑州银行比行业均值高出0.27个百分点。
若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优等生”PK,更显差距。截至2025年6月末,该两者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76%、0.84%,都低于1%。
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较重的信用减值损失,进而吞噬净利润。报告期内,郑州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1亿元,增幅10.86%,规模差不多是净利润的2倍。
事实上,从2018年起,郑州银行每年的信用减值损失都不低,2020年-2024年依次为71.84亿元、72.63亿元、86.6亿元、80.75亿元、71.83亿元,均远远超过当期净利润,这也是其营收小降盈利总大缩的主因。
▲数据来源:郑州银行财报
细分地看,郑州银行在个别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的公司贷款中,住宿和餐饮,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对应不良贷款率为33.02%、9.75%、4.4%。
其中,房地产业产生不良贷款20.58亿元,贡献了全部不良贷款的近三成。
天眼查显示,郑州银行这些年公开的法律诉讼,几乎都和房地产相关。
比如,今年7月,郑州银行公告称,该行中原路支行起诉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要求后者偿还11亿元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罚息,并一同将河南中光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众担保方诉诸法庭,要求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类似的案件,最终大概率都会以坏账形式从郑州银行身上“割肉”。
而在不良贷款率高企的同时,郑州银行的资金“安全垫”——拨备覆盖率却愈发单薄。
截至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79.2%,较上年同期减少12.2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减少11.96个百分点。
对比行业,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11.97%,较一季度末上升3.84个百分点。
郑州银行该项指标同比、环比走低,凸显风险抵御屏障变小变窄,也从侧面反映出,其通过调节拨备释放利润,对业绩提供助攻。
虽然郑州银行在2024年重启分红,但这一举动能否坚持下去,仍是个未知数。
柒财经了解到,在近日宣布派发年中“红包”的银行中,除了传统的国有六大行、股份行,阵营里又加入了宁波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等城商行。
但在这场回报投资者的盛宴中,郑州银行明确表示不跟,“暂不进行中期分红。”
郑州银行的表态固然和孱弱的业绩有关,但本质上源于其资本充足率的加速恶化。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0%,较2024末年的8.76%降低0.16个百分点,正不断逼近7.5%的监管红线;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一同下滑。
▲图源:郑州银行财报
横向比较,郑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不仅显著低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城商行中也处于下游位置,严重制约其业务扩张和风险抵御能力。
该背景下,郑州银行选择留存利润,不进行中期分红,是最现实的资本金补充方式。
总的来讲,郑州银行当前仍全方位承压。传导至资本市场,自上市以来,其A股市值较高点缩水约200亿元,即便赶上这两年银行股春风得意的大好行情,郑州银行也没有走出像样的涨势,股价至今还围绕“2元”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