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年内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总规模已达到33822.41亿元。根据今年我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的总量计算,当前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到76.86%。
在发行“进度条”刷新的同时,专项债投向也更多元化。除以往投向借新还旧、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外,多地发行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加大了对地方产业的支持力度。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截至9月10日发稿,全国已有七地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金额合计410亿元。
整体发行节奏加快,未来两个月将成发行高峰期
记者注意到,与2025年前4个月相比,5月份以来,整体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单月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量均超过4000亿元,具体来看,5月、6月、7月、8月份发行新增专项债分别约4431亿元、5271亿元、6169亿元、4865亿元。9月份前9天,发行新增专项债已达1598亿元。
“5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显著加快,单月发行量均超过4000亿元,这一态势是政策调整与经济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政策驱动与经济需求的双重逻辑支撑。从经济需求方面看,当前国内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压力,专项债作为稳投资的核心工具,需通过加快发行形成实物工作量。”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记者表示。
对于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趋势,宋向清认为,根据当前发行进度(76.86%),下半年剩余额度约1.02万亿元。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预计下半年发行趋势将呈现剩余额度集中释放与结构优化并存等特征。
“9-10月将成为发行高峰期。参考2024年经验,专项债通常在三季度完成全年80%以上发行,且《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早发行、早使用’。9月前9天已发行1598亿元,预计全月发行量或突破4000亿元,10月剩余额度将基本完成发行。四季度可能仅保留少量额度用于应急项目,如自然灾害重建等。”宋向清说。
投向领域多元化 专项债加大对产业支持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发行节奏加快的同时,专项债投向也更加多元化。除以往投向用于借新还旧、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外,多地发行专项债投向了政府投资基金,加大了对地方产业的支持力度。
“8月专项债投向出现显著变化,政府投资基金、科技产业等领域占比大幅增加,这一调整意味着从‘基建托底’到‘产业驱动’的战略转型,具有深刻政策内涵与实践意义。”宋向清说。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早在今年6月,北京就发布公告称,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计划发行金额10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建设。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首次用于投资政府引导基金。
随后,江苏、西安、宁波、广州、上海等地均作出相应探索,将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城市更新项目。
大河财立方记者据各地财政部门、现代咨询数据梳理发现,截至9月10日发稿,全国已有七地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金额合计410亿元。
财政资金创新实践,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寻求动态平衡
为何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被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对此,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表示,近年来地方经济发展趋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压力较为突出,导致资金供给所带来的挑战,政府投资基金迫切需要拓宽资金来源。相比保险、银行等其他社会资金,专项债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具有一些优势。比如融资成本更低,且在债券还本付息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将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上。
“经济增速放缓、土地财政收缩,地方亟需增量资金维持产业投入,专项债提供了成本低、期限长的耐心资本,与基金培育早期科技企业的长周期需求天然匹配。以北京专项债为例,其期限为10年,与当前创投基金的8~10年期限大致契合,以此能缓解基金周期较短、无法陪伴企业成长的困境,从而加速培育耐心资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大河财立方记者分析。
宋向清认为,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是政策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整体而言,当前专项债发行与投向调整,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短期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布局,充分体现了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寻求动态平衡的政策主旨。下半年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平衡。一是发行节奏与项目质量的平衡,避免‘为发债而发债’导致资金闲置;二是新兴产业投入与传统基建托底的平衡,确保经济‘稳’与‘进’的协同;三是财政杠杆撬动与风险防控的平衡,通过偿债备付金、市场化管理等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着政策效能逐步释放,专项债有望成为贯通‘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键枢纽,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宋向清说。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