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杨萨 文 李博 洪昊旸 摄影】9月15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无锡启动。当天上午,活动举行情况介绍会。
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放是江苏发展的突出优势。数据有力地印证——外贸进出口跃上5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5.6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规模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位。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首位,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190.5亿美元,4年累计103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16.2%,世界500强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
开放江苏,为何活力十足?
会上,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表示,回顾总结“十四五”以来江苏开放实践,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具体体现为“三个加快”:
一是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在稳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结构,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支持服务,做大做强贸易新动能。
深入推进“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持续加大拓展东盟、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展会、信保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省级贸易促进计划支持展会中新兴市场展会占比达到65%,1—7月江苏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59.9%,较2020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江苏RCEP签证出口货值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并在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获各国元首共同见证揭牌。
支持高技术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8.7%、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船舶海工、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举全省之力发展跨境电商,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全国首批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设区市全覆盖,持续举办跨境电商培训、对接等赋能活动,聚力打造30个跨境电商产业带。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江苏“市采通”平台发展,上线5年来累计服务企业超过4万家,并推广至云南、广西等6个省外试点地区。
在全国首批出台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率先探索在境外举办服务贸易自办展,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17个,数量全国最多。江苏服务贸易保持增速、结构“两个优于全国”的发展态势,服务外包离岸业务规模连续16年全国第一。苏州自贸片区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今年3月获批。
二是高质量外资加快集聚。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引资稳资力度,促进外资企业深耕发展,外资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江苏省将制造业外资招引作为重中之重,立足产业优势,聚焦重点国别,省市联动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跨国公司江苏行”等活动,精准招引外资参与强链补链延链,2021—2024年累计吸引制造业外资375.8亿美元,占全省外资比重36.2%。目前,江苏入选全国标志性重大外资和重点外资项目分别达17个和96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瑞士等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超过90%。
根据在苏外资企业存量大、留存利润多的特点,首创性地推动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制定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引导、涉税服务、多元保障等方面形成一揽子支持方案,全省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和第三的总和。持续对上呼吁更大力度支持,国家今年6月出台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再投资税收抵免专项政策。
把握在苏外资企业转型发展需求,迭代完善外资总部政策,制定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管理办法,先后培育认定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3家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十四五”以来认定128家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累计总数达423家,外资总部户均纳税1.6亿元,远高于外资企业平均水平。核定431家外资研发中心,其中享受国家免退税政策的外资研发中心8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三是深层次开放加快推进。发挥开放平台数量多、类型全、能级高的优势,推动首创性、全链条、集成式改革创新,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江苏自贸试验区以占全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0%的外贸进出口、10%的实际使用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数量占全省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9%,建设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同批次前列。推动开发区创新提升,因地制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累计建设26家国际合作园区,聚焦重点国别深化特色合作。
积极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学习借鉴沿海省市经验做法,更大力度探索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首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条”措施已全部落地,第二批“50条”正在加力推进,抓好国家部署推动的107条制度型开放措施复制推广。
围绕优势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需求深化系统集成创新,江苏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跨部门协同联动,制定实施支持涉外法律服务、海运物流、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边境后”规则有效衔接。
围绕便利数据跨境流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江苏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支持地方上线“金陵数贸通”“苏数通”等公共服务平台。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