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美双方协商确定,本月14日至17日期间,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重要会谈。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此次会谈将重点讨论美国单方面加征的关税政策、过度使用出口管制措施以及备受关注的TikTok等经贸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今年内中美代表举行的第四次面对面磋商。此前双方已在瑞士日内瓦、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三轮贸易谈判,并在今年7月达成共识,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至11月10日。在TikTok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始终明确且坚定:我们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敦促美方采取建设性态度,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下,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双方关切,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回顾历史,美国国会去年通过法案,要求TikTok必须在今年1月19日前出售给美国投资者,否则将面临全面禁令。但随着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这一不卖就禁的最后期限已被三次推迟,最新截止日期延至9月17日。时间紧迫的现状,使得TikTok问题自然成为此次中美高层会谈的重要议题。
然而,就在这场关键谈判即将开始之际,美国政府却连续对中国采取了三项挑衅性举措,试图在谈判前制造压力。这些行动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美国国务院无端指责中国在拉美地区实施所谓经济剥削。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各国不断深化经贸合作,这本是互利共赢的正常国际交往,却让部分美国政客感到不安,他们荒谬地认为中国是在染指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霍尔西近期就公开散布中国对西半球进行渗透并掠夺资源的不实言论。但事实真相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自家后院,通过各种手段干预该地区内政。就在上个月,特朗普政府还以禁毒为名,向委内瑞拉附近海域派遣军舰,导致地区局势骤然紧张。更令人不齿的是,一些美国政客还颠倒黑白,将这种军事挑衅美化为维护地区稳定和遏制中国剥削的正当行为。
其次,美国在制裁也门胡塞武装时,蓄意牵连中国企业。11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宣布对32名与胡塞武装有关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就包括多家中国企业。美方给出的理由仍是陈词滥调,声称这些企业协助胡塞武装运输军用物资和军民两用产品。这种指控与美国此前炮制的中国援助俄罗斯论调如出一辙,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最后,美国正试图联合盟友对中国实施更严厉的贸易限制。特朗普政府近期向欧盟和七国集团(G7)施压,要求这些经济体共同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借口是中国在俄乌冲突期间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实质上是想通过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来加大对俄压力,进而影响俄乌局势。这种做法的本质,仍是美方反复炒作的中国援俄谬论。在美国的逻辑里,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就等于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持。
如何看待美国这一系列动作?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夕接连出招,明显是想通过制造压力来获取谈判筹码,为美国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选择通过施压盟友来围堵中国,而非直接对抗,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实际上不敢与中国正面对抗。毕竟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美国也领教过中方的反制力度。但这种拉拢盟友施压的策略能奏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既不会屈服于美国的霸权行径,更不会对欧盟和G7的施压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