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A股珠宝企业潮宏基谋求在港交所再度上市。
潮宏基于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进行第二次上市,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事实上,潮宏基为了这次递表已经做足准备。早在今年5月,潮宏基就已经在深交所公告称将筹划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并指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作为一家中型的珠宝企业,潮宏基业绩表现与行业趋势相近。今年上半年,潮宏基实现营业收入41.02亿元,同比增长19.54%,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44.34%。
随着老铺黄金、泡泡玛特以及蜜雪集团“三巨头”齐聚港交所,今年港股消费领域热度高涨。潮宏基也在此时选择二次上市。
不过,港股珠宝企业众多,并非每一家均能复制老铺黄金的股价走势,潮宏基能否顺利上市并完成既定的募资目标用于海外扩张,仍有待观察。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并突破历史纪录之际,百亿“K金之王”赴港IPO了。
9月12日,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潮宏基”,002345.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截至今日A股收盘,潮宏基报15.20元/股,总市值135.05亿元,跟9月12日收盘时一样。
这家在A股上市逾15年、市值超百亿的珠宝企业,试图通过“A+H”双资本平台进一步扩张。
成立近30年的潮宏基,此次能顺利叩开港交所大门?
-1-
上阵父子兵
潮宏基的故事,本质上是一部潮汕珠宝家族父子携手创业史。
潮宏基的创始人廖木枝1946年12月生于广东潮阳,1962年7月毕业于司马浦中学,持有高中文凭。
1972年2月,廖木枝和妻子马丽贤的长子——廖创宾出生了。
目前隶属汕头市的潮阳,早年几乎全村都在做黄金加工生意。
廖木枝也是其中一员,收购黄金后,委托加工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1989年,即将读高二的廖创宾出于照顾父母意愿,选择辍学,跟随父亲和他的同乡,开始从事黄金代工业务。
廖木枝最早有一批东北客户需要黄金首饰,父子俩就帮他们加工黄金。
因为黄金首饰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三天周转一次,当时年轻的廖创宾就频繁往返于东北、北京和汕头之间。
那时每克黄金有十几元的利润,这个利润不算低,相当于很多人的时薪。
凭借“左手倒右手”赚取差价,廖木枝父子的黄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市场的变局很快到来。1993年前后,番禺、深圳等地涌现大量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潮汕地区的黄金加工作坊逐渐丧失竞争力。
因此,父子俩承包了汕头工艺集团的黄金首饰加工车间,试图凭借更好的工艺保住市场,但仍难抵利润下滑的现实。
经人脉指点,廖创宾和父亲廖木枝决定放弃单一的黄金代工业务,转做珠宝生意。
1995年底,廖创宾从北京回到汕头,在市区租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写字楼。
1996年3月,潮宏基前身——汕头潮鸿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次年正式推出“CHJ潮宏基”品牌,主打附加值更高的K金和镶嵌产品。
彼时国内珠宝零售市场仍以无品牌黄金为主,廖创宾效仿香港珠宝商,率先引入“品牌+专柜”模式,自掏腰包装修百货专柜,并直接签约营业员。
这一做法令潮宏基在一段时期内脱颖而出。而随着同行模仿,潮宏基又加快产品创新。
1999年,潮宏基还从东莞挖来一名专业人士,让他带领建设公司在汕头的珠宝首饰加工厂。
在创建加工厂的同时,廖创宾大力引进设计人才。
在公司成立第三年,潮宏基就以全年利润为代价,联合中国珠宝玉石协会举办中国首届珠宝首饰设计大赛。
通过这个大赛,潮宏基找到了一批设计人才,包括目前担任豫园珠宝高端品牌“東家金造”首席产品官的郭琰峰。
2000年前后,潮宏基在业内首推三色金,随后还使用碎钻装点饰品。彩金碎钻,奠定了潮宏基品牌的时尚基因。
1996年至2001年,公司珠宝钻饰产值从3000万元飙升至2.5亿元,成为国内珠宝行业的佼佼者。
此后潮宏基又在香港物色资深设计师,逐步组建颇具规模的设计团队。
2003年,公司孵化“VENTI梵迪”品牌,打造双品牌格局。
之后,潮宏基尝试非遗花丝镶嵌工艺,进一步强化设计特色。
2010年1月,潮宏基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为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廖创宾并未止步。他曾掀起一轮多元化投资浪潮:2008年至2014年累计斥资14.11亿元收购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随后涉足美容品牌、美妆跨境电商、医美平台等,打造所谓“她经济”生态。
但回报有限,尤其FION业务多年表现不振,带来累计超5亿元商誉减值。至2025年6月底,FION剩余商誉仅为6.58亿元。
2018年后,潮宏基重新聚焦珠宝主业,强化“文化+设计双轮驱动”。
2020年5月,廖创宾接任潮宏基董事长,廖木枝则正式退居幕后。
目前,廖创宾和廖木枝分别直接持有公司3.04%和0.07%股权。加上间接持股,以及廖创宾担任副总经理的妹夫林军平所持股份,三人合计持股约31.67%,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廖创宾,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95.9万元、233.6万元和193.47万元。
林军平现年52岁,1999年就加入了潮宏基,他同期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49.32万元和149.61万元和234.68万元。
-2-
别人家的孩子
在珠宝江湖里,潮宏基曾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特殊是因为,它是靠着K金赛道杀出重围的。
凭着对K金的极致钻研,2010年深交所上市时市场占有率超25%,是第二名的三倍,直接坐稳“K金之王”的宝座。
这背后,藏着它对K金“可塑性”的疯狂挖掘:黄金里掺点其他金属,硬度一提升,设计空间立马打开。当同行还在卖生肖、醒狮这些传统款时,潮宏基直接整出螃蟹、锦鲤、算盘等“脑洞款”串珠。
庞大的设计空间,给品牌产品线腾出无限想象力,试想年轻姑娘们逛店时眼睛都亮了——谁不想戴个“招财锦鲤”当护身符呢?
为撑起这些设计,潮宏基砸重金养了支“设计队伍”,研发费用占比远超行业平均,3D/5D硬金工艺一上,K金饰品不仅造型更精致,还解决了褪色、变形的老毛病,专利数量在K金圈地位可谓是“断层领先”。
更绝的是,它把“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别人嫌花丝镶嵌麻烦又费钱,它却专门成立工作室传承这门手艺,还把花丝和简约设计融合,甚至联动哆啦A梦、皮卡丘做IP款,让觉得黄金“土”的年轻人抢着买。
自从2005年创始人廖木枝赴欧考察以后,就确定了潮宏基的“创意时尚珠宝”的定位。也就是借鉴卡地亚、蒂芙尼的设计理念,同时,强化东方美学,用“国潮”思路打造品牌溢价。
除了产品设计,它还在商场搞了珠宝文化体验馆,能看珠宝、听故事、动手做DIY,年轻人直呼新鲜感十足;营销上也不走寻常路,别人打折代言,它和国家地理这类文化IP合作,靠童年回忆杀的联名款引爆销量。
但成也K金,困也K金。
2013-2019年黄金市场突然“爆单”,消费量从不到1000吨蹿到1500吨,周大福、老凤祥靠加盟扩张、促销活动狂扩地盘,营收噌噌涨;潮宏基却因太专注K金,没及时调头,营收卡在50亿到70亿动不了,和头部品牌差距越拉越大。
主业没跟上,创始人却玩起了投资收购。2014年公司花13.78亿收购女包品牌“菲安妮”,想搞多元化,结果因行业属性差异、运营经验不足,业绩直接“摆烂”,2018-2022年计提4.41亿商誉减值,至今还有7.25亿商誉悬着,股价、业绩双双承压。
渠道策略保守,更拖了后腿。别的品牌靠加盟疯狂开店,它偏爱自营专柜还爱“砸装修”,品牌是立住了,但钱烧得快,渠道拓展慢得像蜗牛。
截至2025年6月底,潮宏基门店达1542家,周大福都7000家了,老凤祥也5000家开外。创始人后来反省:光顾着搞产品,忘了规模和渠道也得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