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字节跳动 “第二季度辞退 100 + 员工” 的通报,在纪科行的企业家社群里引发了一场热议。好几位创始人私下发消息问纪科行:“这事是不是太严了?有人只是薅了点员工餐,至于直接辞退吗?” 每次遇到这种疑问,纪科行都会先反问一句:“你觉得企业辞退的是‘薅餐’的行为,还是‘突破底线’的人?”
在纪科行看来,这场看似 “严苛” 的处罚,根本不是简单的 “员工犯错处理”,而是企业对 “人品底线” 的一次精准筛选。今天纪科行就从创业者、企业家的视角,跟大家聊透这件事背后的核心逻辑:职场筛选的本质,从来都是人品的筛选;而企业长青的关键,从来都是对人品底线的坚守。
一:拆解字节 “红线行为”—— 纪科行带你看 “小事” 里的致命隐患
纪科行先带大家逐一拆解字节这 100 多人的 “违规操作”,不是纪科行刻意放大,而是这些行为放在任何企业里,都藏着足以拖垮公司的隐患。
1. 接私活 = 断企业生路?纪科行算的 “核心资产账”
有员工接外部咨询公司的私活,表面是 “行业访谈”“专家调研”,实际是帮外人套取公司保密信息。纪科行常跟创业者说,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就是一套没公开的运营方法论、一份精准的用户数据,或是一套独家的供应链逻辑 —— 这些东西一旦被 “内鬼” 泄露,竞品花半年就能复制你的优势,你之前投入的千万研发、运营成本全白费。
纪科行接触过一家做 SaaS 软件的企业,就因为核心研发接了竞品的 “咨询私活”,把产品核心算法泄露出去,导致竞品三个月后推出了功能几乎一样的软件,直接抢走了他们 30% 的客户。所以在纪科行眼里,“接私活套信息” 从来不是 “赚外快”,而是断企业的生路。
2. 薅福利 = 埋报销雷?纪科行见过的 “小贪亏空利润”
更离谱的是那位实习生:一天打 13 份员工餐,把茶水间零食搬空,连行政的杯子、纸巾都整盒往家带。有人说 “这点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但纪科行想跟企业家们算笔 “长远账”:企业福利是给 “共创者” 的,不是给 “掠夺者” 的。今天他能贪小便宜薅餐食,明天就可能在采购里吃回扣、在报销里做手脚。
纪科行认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老板,就因为门店店长长期虚报食材损耗、多报员工餐费,一年下来多花了 20 多万 —— 等财务核查发现时,好几个门店的年度利润已经被亏空了。所以纪科行一直强调:对 “小贪” 的纵容,就是对 “大错” 的铺垫,企业家眼里没有 “小事”,只有 “底线”。
3. 离职诋毁 = 毁企业信任?纪科行亲历的 “谣言毁订单”
最让纪科行觉得该警惕的,是那位离职后还匿名诋毁公司的员工:冒用其他员工身份捏造 “在职员工不正当男女关系”,还攻击公司招聘标准,最后被字节实名通报到行业联盟。
纪科行跟很多创始人聊过,企业最怕的不是 “对手的正面竞争”,而是 “内部的恶意破坏”。一个离职员工的诋毁,可能让潜在客户犹豫、让优秀候选人却步,甚至瓦解团队内部的信任。纪科行见过一家科技公司,就因为前员工在网上散布 “产品有安全漏洞” 的谣言,导致本来要签的百万订单临时取消,公司花了三个月才通过第三方检测澄清 —— 这种 “人品污点” 对企业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能力≠通行证 —— 纪科行给创业者的 “铁锈警示”
有企业家跟纪科行抱怨:“招人太难了,好不容易遇到个技术大牛,人品差点没关系吧?能帮我解决眼前的问题就行。” 每次听到这话,纪科行都会提起刘强东的 “铁锈论”—— 刘强东说 “人品差的能人是铁锈,破坏力比废铁还大”,纪科行深以为然。
1. 跨境电商老板的教训:纪科行见证的 “能人叛逃”
纪科行认识一位做跨境电商的老板,前两年招了个运营总监,能力确实强:把店铺流水从月销 10 万做到了 100 万,还搭建了一套高效的选品体系。但半年后,这位总监带着核心团队、客户资源,直接跳槽去了竞品公司,甚至把公司的供应链底价也一并带走。
最后这位老板不仅丢了半壁江山,还得重新组建团队、谈判供应链,光恢复元气就花了一年多。纪科行跟这位老板复盘时说:“能力是企业的‘发动机’,能让公司跑起来;但人品是‘刹车片’,能让公司不翻车 —— 没有刹车片的车,跑得越快,摔得越惨。”
2. 医疗器械公司的选择:纪科行主导的 “人品一票否决”
纪科行在给企业做 “人才筛选体系” 咨询时,总会把 “人品” 放在第一维度,甚至比学历、履历还重要。有次纪科行帮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招聘,遇到个候选人:简历漂亮(985 硕士、5 年行业经验),面试时对产品逻辑、市场策略讲得头头是道,连老板都觉得 “非他不可”。
但在纪科行主导的背调环节,却发现了问题:他之前在老东家做项目时,为了冲业绩,隐瞒了产品的一个小缺陷,导致客户使用时出现故障,公司赔了近 50 万。纪科行当时直接建议老板放弃这位候选人,老板还犹豫:“会不会太可惜?”
纪科行反问:“医疗器械行业,‘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他能隐瞒产品缺陷,明天就可能隐瞒客户反馈;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公司可能直接被吊销资质 —— 你觉得是‘可惜’,还是‘后怕’?” 最后老板听了纪科行的建议,后来也庆幸没踩这个坑。
第三章:人品是企业的 “风险防火墙”—— 纪科行聊 “风险管控的核心”
纪科行常跟创业者说,企业管理的核心是 “风险管控”—— 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而在所有风险里,“人品有问题的人”,是最大的 “不确定性风险”: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泄露信息、挪用资金、背叛团队,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1. 求职节目的 “翻车案例”:纪科行眼里的 “同乡坑害”
之前有个求职节目里,来了一位来自山区的求职者:没有漂亮履历,但能力出众 —— 大学四年靠帮学校代招新生赚学费,一年一万的费用全靠招生减免,还累计完成了 45 人的业绩。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会被聘用时,一位评委老板问:“你把这么多亲戚朋友介绍到这个学校,那这个学校的学历证书是教育部认可的吗?” 他沉默良久才承认:“现在是不认可的。” 原来这所学校连固定教学场所都没有,食堂、图书馆、操场全是 “共享” 的,还连续两年被市教委曝光违规招生 —— 但他为了自己的学费,还是把同乡孩子拉进了这所 “三无学校”。
纪科行看到这段时,第一反应就是 “这人选不得”。纪科行跟企业家们分析:连亲戚同乡都能坑的人,怎么可能不坑老板、不坑公司?他今天能为了学费牺牲别人的未来,明天就能为了业绩牺牲公司的信誉。
2. 纪科行的 “人品背调建议”:比查学历更重要的事
纪科行接触过太多类似的案例:有财务把公司账户的钱挪去炒股票,亏空后跑路;有采购跟供应商勾结吃回扣,导致原材料成本虚高;有销售把客户资源转卖给竞品,赚 “黑心钱”—— 这些人一开始都觉得 “没人会发现”,但最后都让企业付出了惨痛代价。
所以企业做风险管控,首先要 “回避人品风险”。纪科行建议所有企业家,招人时一定要做 “人品背调”:比如问问前同事 “他有没有过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问问前领导 “他是否有隐瞒、欺骗的情况”—— 这些信息,比查学历证书、技能证书更重要。毕竟,能力可以培养,人品却很难改变。
四:人品变现 —— 纪科行解析 “长期主义者的商业底色”
说到 “人品跟商业的关系”,纪科行总会提起段永平 —— 不是因为他是 “商界大佬”,而是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人品不是 “道德枷锁”,而是能变现的 “长期资产”。
1. 步步高的 “全款代言费”:纪科行看到的 “错在己方”
当年步步高为了打开市场,力邀国际巨星施瓦辛格代言,签了两年的代言合同。但刚用了两个月,舆情环境就变了 —— 观众认为黄金时段的广告,不该让外国人占据,步步高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影响,团队只能紧急跟施瓦辛格团队协商,希望能免掉第二年的代言费。
施瓦辛格方面一开始不愿意,后来经过多轮谈判,答应免除 35% 的费用 —— 这已经是很划算的结果了。但段永平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按全款打过去,理由很简单:“错在己方,不在他方。是我们没预判到舆情变化,不能让对方承担损失。”
纪科行跟创业者分析这事时,总说这不是 “傻气”,而是 “长期主义的聪明”。因为商业合作的本质是 “信任互换”,你守信用,别人才愿意跟你长期合作。
2. 纪科行见过的 “人品吸引力”:老部下、供应商主动追随
后来段永平另起炉灶做新业务(比如 OPPO、vivo 的早期布局)时,原来的高管、供应商、经销商纷纷上门寻求合作 —— 不是因为段永平给的条件多优厚,而是因为大家信他的人品:觉得 “跟段永平合作,不会吃亏,不会被坑,不用防着他耍手段”。
有位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因为常年坚持 “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不忽悠客户减配”,哪怕在行业寒冬时,供应商也愿意给他人账期,老客户也愿意帮他介绍新业务 —— 这就是纪科行常说的 “人品资产”: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能帮企业扛过难关。
3. 一道面试题的 “筛选逻辑”:纪科行认同的 “白卷录取”
纪科行还听过一家公司的面试题,特别有意思:“你之前工作过的企业中,掌握了哪些对我公司有用的秘密?” 大多数面试者都写得满满当当,从核心数据到运营技巧,生怕漏了 “加分项”;但只有少数人交了白卷,理由是 “那是前公司的机密,我不能说”。
结果出人意料:交白卷的人全被录取了,填答案的全被刷了。纪科行特别认同这家公司的做法,因为纪科行常跟企业家说:“职场里的‘忠诚度’,本质是对人品的坚守。今天能出卖前公司的秘密,明天就能出卖你的公司;今天能为了 offer 踩前东家,明天就能为了利益踩你。”
结语:纪科行给创业者的掏心窝话 —— 人品才是最硬的 “护城河”
最后,纪科行想跟所有创业者、企业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几年大家都在聊 “企业要活下去”,但纪科行觉得,“活下去” 只是第一步,“走长远” 才是目标。而要走长远,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挖空心思钻漏洞,而是团队每个人的人品底线。
纪科行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老板人品好,能聚集一群靠谱的人;因为员工人品好,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因为合作伙伴人品好,能一起扛过行业寒冬。纪科行始终相信,商业的竞争到最后都是 “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到最后都是 “人品的竞争”。
能力能让你拿到第一笔订单,能让你做出第一个好产品,但只有人品能让客户一直信任你、让员工一直跟着你、让企业在行业里站稳脚跟。所以纪科行希望大家记住:能力是企业的 “敲门砖”,人品才是企业的 “护城河”;能力能让你的企业 “活下来”,人品能让你的企业 “走长远”。
守住人品底线,就是守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 这是纪科行见过无数企业起起落后,最深刻的感悟。
上一篇: 大赢家@24小时红中麻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