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人形机器人娴熟地铲起一勺爆米花,精准地放入纸杯中;另一台人形机器人则优雅地将双臂举过头顶,做出一个表达友好的心形手势;还有一台配送机器人迅速送来了矿泉水……走进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股未来已来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记者亲身体验与机器人的互动,见证机器人精准高效地执行指令,深切感受到具身智能正在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擎朗智能是一家“通用+专用”具身人形机器人企业,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构建了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行业全品类的产品矩阵,服务涵盖餐饮、酒店、医疗、教育、清洁等诸多场景。擎朗智能是张江科学城诸多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之一。目前,张江科学城已集聚国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蚂蚁灵波、绿的谐波、步科自动化等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70多家,其中整机上下游企业50多家,初显集聚效应。
何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其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能力的技术范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智能与物理实体的结合,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借助大模型理解任务、自主决策并执行。具身智能可以是机器手臂、数控机床、机器狗、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当然也可以是人形机器人。业界普遍认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是智能机器人走向更高阶应用的主要途径,人形机器人则是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张江智造”机器人正朝着“软硬结合”的方向加速前行,变得更像人,更好地服务于人。
图为2025年 9月12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成员在上海擎朗智能观看人形机器人表演。 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具身智能是全球瞩目、竞争激烈的未来产业,企业走向世界,是关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介绍,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已在阿联酋、德国、韩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地设有子公司/办公室,业务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及地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为全球客户提供前沿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走出去”,不只是“产品出海”,还是“制造出海”、“智造出海”。与擎朗智能同在张江科学城的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华勤技术已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建立了制造基地,形成了“China+VMI”的全球化制造布局,深度融入全球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创新链。
“华勤技术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约50%,这个成绩来自我们对创新的执着和质量的坚守。华勤HQ的缩写被外国客户形象地称为High Quality(高质量),这是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华勤技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玉桃说。
目前,张江科学城已汇聚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整个上海的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一大批沪上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凭借先进科技硬实力、布局全球的战略和行动,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为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上海具身智能的迅速发展与高水平“走出去”,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研发、上海的人才优势、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也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具身智能发展的政策举措,特别是8月6日发布的《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在关键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
上海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与出海是新时代中国智造的生动缩影,我国的具身智能正步履矫健地迈向世界舞台中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具身智能”已经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指引。在党的领导下,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我国的具身智能在自主创新与开放发展中壮大起来,为全球具身智能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具身智能的发展,犹如大潮奔涌,浩浩汤汤,壮阔无垠。在这场技术与产业的变革中,我国的具身智能正以创新精神和开放姿态,挺立时代潮头。
(记者:陈有勇 审核: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