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相继出台,我国正步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新时代,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9月1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长三角产业并购(北外滩)国际对接活动上,一语道破并购重组的重要性。
“随着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相继出台,我国正步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新时代,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9月1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长三角产业并购(北外滩)国际对接活动上,一语道破并购重组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的百余位代表,大家围绕“精心打造北外滩并购生态,以长三角产业并购国际对接活动崭新姿态,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并购重组的新趋势,以及企业出海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出海并购迎来新机遇
在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下,A股并购重组活力显著增强。“没有联合重组,就难以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必需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没有重组后的整合与融合,就无法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宋志平说。
宋志平研究发现,并购重组已显出五大优势:一是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行业龙头;二是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是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促进私募基金等投资者实现“募投管退”闭环;四是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克服行业内卷,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五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整合,加快“走出去”和“大出海”的步伐。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火热的背景下,出海并购已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新热土。
宋志平认为,当前企业出海呈现出以民营企业为主导、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新特征。中国企业正凭借技术、装备、管理能力和品牌走向全球,形成“大出海”浪潮,主要模式包括在海外开展“绿地投资”建厂,以及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布局。
易界集团创始人、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并购协会会长冯林也关注到出海并购的新机遇。他表示,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周期的背景下,并购市场正面临历史性机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逻辑发生重大转变。冯林认为,并购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发展,还能对整个产业生态产生积极影响,加速产业延伸,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中国并购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成长空间巨大。”冯林认为,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中国市场的并购活跃度都远低于成熟的美国市场。当前是现金充裕、有战略资源的中国买家并购特定类型海外资产的最佳时机。
冯林表示,在需求端,除了以往跨境并购中常见的“带回来”逻辑,越来越多买家利用跨境并购“走出去”,顺应出海浪潮,通过收购海外渠道和产能加速全球布局。在供应端,受高利率环境和市场压力影响,中国买家能够以更低价格收购优质资产。
“世界制造业已进入‘中国时代’。”汉德资本创始人蔡洪平表示,中国制造业在研发投入、工程人才、生产效率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跨境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扩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
增强海外并购竞争力
借助政策与技术等多方面优势,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出海步伐,与之相伴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蔡洪平认为,欧美企业已形成具有明显壁垒的产业“集群”,掌握大部分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权,中国产品在现有体系中难以获得充分认证与认可。此外,欧美制造业凭借高科技、高价格、高品质构筑护城河,而中国制造业虽具备高效率、低成本优势,却容易陷入“低价格、低利润”的竞争困局。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复金汇并购研究院院长宿东君表示,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国和进口国的地位不相称,这也可能对企业出海带来一些障碍和难度。
针对标准问题,他提出四条实践路径:推行中国标准、推广中国技术、推销中国装备、培育国际人才,以此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此外,跨境并购整合被视为有效的突破路径。
蔡洪平建议,中国企业可通过收购欧洲高端企业,将其核心技术与中国高效生产体系相结合,快速拓展海外市场。他认为,企业应综合考虑目标市场的政治环境稳定性、产业结构合理性等因素。
“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涵盖五个方面:业务整合、机构整合、市场整合、管理整合以及文化整合。这是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其中文化整合尤为关键。收购企业不仅要收资产,更要收人心,而收人心的核心在于实现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宋志平说。
拓宽并购视野
谈及并购重组热潮下的新机遇、新路径,来自产业科技和新兴消费领域的上市公司企业家、创投机构投资人等纷纷建言献策。
光洋股份董事长李树华表示:“并购最关键的是判断公司在产业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个国家产业层面的需求。”
华平投资董事、消费和科技投资负责人陈和江则提醒,海外并购前需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尽调,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完成针对企业的财务与法务尽调,并充分理解条款、花更多时间了解公司,以减少协作风险。他建议企业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推进并购,尤其是首次出海并购时应控制并购规模。
新消费及新业态的发展,也为并购重组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
不少投资人认为,当前消费市场整体疲软反而带来逆周期投资与并购的良机。太盟亚洲资本(PAG)董事总经理吕葳表示,消费行业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属于长周期行业,市场低迷时期更易以合理价格并购优质标的,其目前重点关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小众市场的龙头品牌。
挑战者创投(元气森林产业基金)CEO周华看好高门槛的消费和服务企业,尤其是那些对单一品牌或渠道依赖度较低、风险分散的公司。
蒙牛乳业资本市场负责人崔毅则建议,企业并购应坚持以主营业务为核心,对新业务和海外布局保持开放态度,可采用孵化、共建、分阶段投资等灵活方式,并积极考虑后续资本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