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5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显示,上海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五位,不仅在底层资产和增长率指标上双双位列第三,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和专利产出方面都已进入全球前列,显示出其基于综合优势的追赶潜力。
01
“升”在底层资产和增长率上
2025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持续调整阶段。高通胀与高利率的滞后效应发酵,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趋于谨慎,全球资本流动更加依赖避险资产和长期配置逻辑。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摩擦频发、产业链安全考量加剧,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竞争力、结构与发展路径成为衡量国际金融力量的重要维度。昨天公布的最新一期指数报告显示,纽约继续排名首位,巴黎升至第二,伦敦退居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排名升至第五,其中,底层资产和增长率指标都有较大提升。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平安资管受托管理规模达5.9万亿元,泰康资产为4.2万亿元,产品覆盖股票、债券、股权与非标,是典型的保险系资管代表。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固收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依托母行渠道形成稳定的费用收入,施罗德交银理财管理规模约1.7万亿元。富国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分别超过1.7万亿元和1.2万亿元;券商资管如国泰君安资管、海通资管管理规模在数千亿元,依托母券商交易优势深度参与市场。
另一方面,上海也是量化与私募的核心集聚区,明汯投资管理规模已超700亿元,是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量化机构之一。再加上家族办公室与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截至今年,可统计的12家私人银行总管理资产超过18.8万亿元,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上海。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上海是中国市场化资产管理的重要高地,既有大型保险资管与银行理财公司构成的“基础盘”,也有公募和私募基金形成的多层次竞争格局。
02
科技因素将成未来10年核心变量
在数量层面具备优势的基础上,上海在人工智能风险投资、专利产出和智能投顾应用方面表现突出,显露质量和应用层面的赶超潜质。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本次指数修订新增资管科技指标,旨在确保指数体系的与时俱进。技术进步始终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关切。在当前全球资管中心与金融业的演进中,科技已成为关键驱动力,因此,将资管科技作为独立领域纳入评估体系正当其时。当前,各资管中心在资管科技领域已形成差异化优势。此次引入的资管科技指标,构建了由基础层、市场层、创新层与应用层组成的四维评估框架,以全面反映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将在多重力量交织下进入深度重构阶段。科技因素将成为未来10年决定资管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变量,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数字资产和智能投顾的全面普及,正在加快从投研、风控到客户服务的全链条变革,能够在资管科技上建立制度优势和市场集群的资管中心将更容易突破传统规模限制,获得跨越式发展。总体来看,全球资产管理的未来不再是单一中心主导,而将是多极互动的格局。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