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大家好,我是Kenyon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香港保单保费融资是什么原理,怎么实操的,有哪些风险?
如今全球重返低利率趋势,它很可能成为接下来市场热点之一,这期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探讨
一,香港保单保费融资是什么样子的
在香港多元化的金融生态中,保费融资作为一种高阶财富管理策略,近年来备受中高净值客户关注。它通过“银行融资+保险保单”的组合,以杠杆方式放大资金效率,但其复杂的结构和潜在风险也需谨慎评估。
一句话大白话说清楚:
这就是“借鸡生蛋”的玩法。你付个首付(自己的一部分钱),让银行帮你出大头(贷款),合起来买一份大额保单。然后你用保单赚的钱,去还银行的贷款利息,最后剩下的利润就是你的。
我们现在用大家最熟悉的贷款买房来比较,应该马上就能知晓核心逻辑
举个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想买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就是那份大额保单),但这只母鸡特别贵,要100万。
- 你没全款买: Bank替代自己掏100万,你想了想,只掏了 30万 的首付。
- 你找银行帮忙: 你跟银行说:“这母鸡未来能下金蛋,价值稳定,你借我 70万 把它买下来吧,我把母鸡抵押给你。”
- 银行同意了: 银行评估后觉得靠谱,就出了70万,和你自己的30万合在一起,全款买下了母鸡。
- 后续操作:
- 母鸡(保单)开始定期下金蛋(产生现金价值或分红)。
- 你需要每天喂银行一点“饲料”(定期还银行贷款的利息)。
- 这只母鸡本身也在慢慢长胖(保单的保证价值在增长)。
小结:
香港保单贷款,就是让投保险人用少部分钱,加上银行的大笔贷款,合伙买一份保险。赌的就是保险赚的钱比付给银行的利息多。它适合手头有闲钱、能承受风险、且相信香港保险长期收益的人玩。
如果你追求绝对安全、怕麻烦,那直接全款买更省心。
二、适用利率环境的关键区别
我们继续保单贷款和房产的贷款来比较,它们两个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和受益场景完全不同。
保费融资:偏好并适用于【低利率且稳定】的环境
- 核心逻辑是“套利”:
- 收益 = 保单回报率 - 贷款利率
- 保单回报率相对固定(尤其是保证部分),利润空间直接由贷款利率决定。
- 低利率环境:
- 当银行贷款利率(如 P-2%)处于3%-4%的历史低位时,很容易低于保单的预期总回报率(如4%-5%),从而产生可观的正利差。这是保费融资的“黄金时期”。
- 利率上升环境:
- 是其最大的风险。因为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会跟随央行加息而快速上升。
- 而保单回报率的调整通常有滞后性,不会立刻跟上加息步伐。
- 结果:利差迅速缩小甚至变为负利差(融资成本 > 保单收益),导致持有成本急剧增加,整个策略失效并可能亏损。
房产投资:适用于【利率周期】的不同阶段
- 核心逻辑是“资产增值”和“现金流”:
- 收益主要来自资产本身的价格上涨和租金收入,贷款利率是持有成本之一。
- 低利率环境:
- 刺激需求:更多人能负担起房贷,推动房价上涨。
- 提高正现金流可能性:租金收入更容易覆盖月供,产生正向现金流。
- 显著利好。低利率意味着更低的按揭成本
- 利率上升环境:
- 带来挑战,但并非绝对利空。
- 成本增加:月供增加,侵蚀租金收益,可能导致负现金流。
- 抑制需求:高利率降低买家负担能力,可能给房价带来下行压力。
- 但房产价值核心在于地段和供求:如果处于人口净流入、经济强劲、供应稀缺的核心地段,房产价值依然可能抵抗利率上升的压力而保持坚挺甚至上涨。资产的增值潜力可以抵消融资成本的上升。
小结:
保费融资是更适用于“低利率环境”,其生命力与市场利率水平高度负相关。房产投资受利率影响复杂,其表现更取决于“利率+地段+经济”的组合,而不仅仅是利率本身,成功的房产投资可以穿越多个利率周期,但在现在房产价格低迷环境下,很难成交,它已经不适合投资了。
三,保单贷款实际测算
H波动大,P值波动小,最近在5.5%-6%左右,
每家银行P值不同,实际利率要根据银行给的数据计算,一般实际利率在3.5%左右,适合担心利率浮动过大的人。
有些银行看似利率低,实际上会有附加条件。
比如要求贷款人在银行存100万留置资金(比如存2年不能动),或每年收几千的贷款审核费,一定关注这些我们投保的隐性成本。
所以选银行时,一定要挑利率低一点、条件审核宽松的银行,
同时得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能跟着市场调整方案。
下面再用案例来说明:
40岁的詹先生投保一份缴费100万的保单,预期10年后能拿到148万,净
收益48万,如果不融资情况下收益的单利为4.8%。
如果申请保费融资,自己自付20万,银行保单贷款80万,10年后一样拿到148万。先还给银行的80万及十年间的利息20万(总的还给银行100万),最终剩余48万。
我们来算下:投入20万,10年净赚28万,轻松实现投资翻倍(类似你的房子涨了一倍多)。
保单融资情况下,加杠杆后实现了14%的单利,IRR高达9.15%
背后的风险提示(非常重要):
这一切的美好都建立在四个假设上:
1) 保单回报率达到预期;
2)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3)提前退保的损失 切忌短期退保
4)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区间合理
四、适合和不适合的投资人
适合投资人
1. 中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士
- 特征:通常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可投资资产,流动资金充裕。
- 门槛要求:私人银行的融资服务有最低资产门槛,通常需要成为私人银行客户。
- 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潜在的利率风险和市场波动,即使出现最坏情况,也不影响其基本生活。
2. 寻求高效财富传承和身故保障的企业主
- 特征:年龄多在40-55岁,家庭支柱,希望快速建立一笔与大额负债(如企业贷款)相匹配的、隔离风险的遗产。
- 杠杆效应:能用30%的自有资金,立刻撬动300%-400%或更高的身故保额。万一发生意外,这笔赔偿金可以用于偿还企业债务、保障家庭生活、平衡子女继承权,避免资产被清算。
3. 寻求美元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投资者
- 特征: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希望将部分资产转换为美元或港元,以对冲单一货币风险、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 优质载体:香港保单本身就是一种美元/港元计价的资产,是海外资产配置的经典工具。
- 提高效率:通过融资,可以用更少的内地资金(人民币)作为本金,就撬动一笔更大的美元资产,提高了资金出境和配置的效率。
4. 寻求稳定套利收益的专业投资者
- 特征:对金融市场有深入了解,能判断利率趋势,追求的是扣除融资成本后的净收益。
- 套利机会:在低利率环境下,锁定一个低于保单预期回报率的贷款利率,赚取中间的利差。他们将其视为一个固收增强型的投资组合部分。
5. 有税务规划需求的人士
- 特征:关注遗产税、个人所得税规划的人士(尽管香港目前没有遗产税,但赔偿金给受益人时流程清晰,且一些客户可能面临全球税务申报问题)。
- 身故赔偿金通常直接给予指定受益人,不进入遗产清算程序,流程相对简洁高效。
绝对不适合的群体
反过来看,以下人群应谨慎远离或直接避免此类操作:
- 流动资金紧张的人:无法提供30%-40%的自有资金作为本金,或者无法持续支付每年数万甚至上万美元的贷款利息。
- 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无法接受保单收益浮动、利率上升导致利润缩减甚至亏损的可能性。
- 对产品和规则不了解的人:仅仅听说“高收益”就盲目跟风,却不理解其运作机制和潜在风险。
- 短期资金需求者:保费融资是中长期规划(通常需持有8-12年),前期退保极大可能造成严重亏损。
- 无法提供合规资金来源证明的人:私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尽职调查(KYC)非常严格,无法证明资金合法来源则无法进行操作。
总结:适合群体的“用户画像”
您可以对照以下清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目标群体:
- 【资金】 我是否有充足的、合法的流动资金来支付首期本金和每年的利息?
- 【风险】 我是否充分了解其中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有能力承受潜在的亏损?
- 【期限】 我是否打算进行中长期(10年以上) 的投资和规划,而非短期炒作?
- 【目的】 我的主要目的是否是财富传承、美元配置或稳健套利,而非投机?
- 【专业】 我是否有可靠的专业团队(包括保险顾问、私人银行家、律师等)提供建议和支持?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么香港保单贷款可能是一个值得您考虑的财富管理工具。如果有任何一项是“否”,那么您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或选择更传统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