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前言,深交所主板IPO获受理不到一个月,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瑞新材”)就被抽中现场检查。这家公司亮眼业绩背后隐藏着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实控人夫妇高位套现、存货激增等诸多隐患。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26日,深交所官网披露了康瑞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不到一个月后,即7月1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康瑞新材主板IPO进入问询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康瑞新材被列入“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2024年首批现场检查,撤回率高达75%,令康瑞新材的IPO蒙上了一层阴影。
1、客户依赖症:神秘“X公司”贡献超七成收入
招股书显示,康瑞新材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3亿元、24.86亿元、29.98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755.60万元、2.29亿元、4.11亿元。增幅方面,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0.59%,净利润同比增长79.44%。
亮眼业绩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公司74.39%、88.41%和71.62%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X公司产业链”。这个X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市场普遍推测其为苹果公司。
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康瑞新材的经营状况几乎完全依赖于X公司的订单状况。若未来公司无法通过X公司供应商资格复审,或者发生导致双方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事项,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实控人套现:夫妻店模式与上市前夜巨额分红
康瑞新材的实际控制人为朱卫和LI LI(李莉)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2.52%的股份。
2023年9月,LI LI(李莉)和朱卫控制的江阴康德分别向比亚迪转让康瑞新材138.8889万股和34.7222万股,分别作价6000万元、1500万元。此次转让每股成本为43.2元,夫妇二人通过这次交易套现7500万元。
不仅如此,康瑞新材在2022年和2024年还分别进行了现金分红4000万元、5000万元,合计分红9000万元。由于朱卫夫妇持有超过七成股份,这两次分红的大部分资金也流入了他们的口袋。
一边是大额分红和实控人套现,另一边公司却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操作令人质疑公司是否真的缺乏资金。
3、存货激增:三年增长近三倍,占流动资产比例超27%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从2022年的1.46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3.99亿元,增幅高达173%,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达27.39%,这意味着公司大量资金被库存占用,可能会影响现金流和经营效率。
存货快速增长可能预示着公司面临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积压或产能过剩等问题。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可能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现场检查阴影:2024年检查撤回率高达75%
康瑞新材IPO进程面临的一大考验是现场检查。2025年7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康瑞新材在列。
2024年首批现场检查的撤回率高达75%,这一数据令人对康瑞新材的IPO前景产生担忧。
此外,辅导报告显示,辅导期间,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2次行政处罚。虽然辅导机构已督促公司及其子公司及时整改并缴纳罚金,并取得专项证明称上述行政处罚不属于重大行政处罚,但这仍然暴露出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
5、募投项目疑云:巨额投入能否带来预期回报?
康瑞新材计划募资11亿元,其中5.98亿元用于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2.16亿元用于年产4000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零部件及复合材料项目,9045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当前精密金属材料行业正处于技术路线剧变的前夜。到2030年,全球金属加工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以4.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上升。
康瑞新材的募投项目本质上仍是产能的线性扩张,而非技术维度的革命。当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创新竞速”,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能否带来预期回报,存在巨大问号。
康瑞新材的IPO申请已被深交所受理并进入问询阶段,但被抽中现场检查意味着其上市之路不会平坦。
现场检查的高撤回率、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存货大幅增加以及实控人上市前夜的大额套现和分红,都是发审委关注的重点问题。
深交所的问询函很可能要求公司说明如何应对客户集中度过高风险、存货大幅增加的原因以及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
康瑞新材需要给市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无法保证所有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文中的任何数据、观点或结论,均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人依据本文内容进行的任何投资操作或决策,所产生的所有风险及后果均应由其自行承担,本账号及作者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