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第二次就职美国总统,这事一出,整个欧洲那边就有点慌了手脚。他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推行他那套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对欧盟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还对汽车、钢铁和铝制品这些高端产品额外加征25%。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根据各种报道,这直接导致欧盟经济震荡,股市下滑,制造业成本上升。
欧盟本来就面临经济增长停滞的问题,过去两年几乎没怎么增长,现在又碰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推进,这下子压力更大了。特朗普的这些措施,延续了他第一任期的风格,当时在2018年3月,他就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引发欧盟报复,对美国威士忌和摩托车征收反制税。现在看来,他第二任期更狠,2月1日就宣布针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还把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欧盟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这次被当成贸易对手对待,确实让不少欧洲国家觉得吃亏大了。
而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汽车产业直接受冲击,出口到美国的奔驰和宝马这些车,本来利润就高,现在关税一加,竞争力直线下降。法国那边航空业也跟着遭殃,空客公司本来就和美国波音竞争激烈,这次关税升级,订单可能流失。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对策,但成员国意见不统一,有的想强硬回击,有的担心影响安全合作,因为美国在欧洲有大量驻军基地。特朗普的团队还公开说,欧盟占了美国便宜,贸易逆差太大,必须整改。数据显示,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在2024年就已经超过3000亿欧元,比美国对华逆差还多。他在4月5日实施普遍10%关税,8月7日又加了针对特定国家的互惠关税,还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关税待遇。
回想默克尔在位的时候,欧盟还算稳当。她从2005年到2021年担任德国总理,推动欧盟和中国加强经济合作,访问中国十次,促进汽车和机械贸易。那个时期,中德经济联系紧密,欧盟制造业得益于俄罗斯廉价天然气,通过北溪2号管道供应,项目从2015年启动,到2021年9月完工。但默克尔2021年12月卸任后,欧盟政策转向,2022年9月北溪管道被破坏,能源价格飙升,工业成本增加。欧盟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2024年10月开始实施,导致中欧关系冷却。
特朗普抓住这个时机,5月威胁进一步加征30%关税,欧盟没了默克尔那样的领导力,成员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反制。相比之下,第一任期时,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在2018年7月访美,承诺增加美国大豆和能源进口,才暂时化解危机。现在欧盟更脆弱,经济增长乏力,还得应对俄罗斯压力。
面对特朗普的强势,欧盟开始反思自己的定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5年4月公开表示,欧盟应该扩大与中国经济联系,避免卷入中美争端。他强调欧盟可以同时和美国、中国保持伙伴关系。这话不是空谈,法国海军司令在6月和中国南部战区指挥官通话,协调南海行动,避免误判。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2月进入南海,这时候沟通就显得重要。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在7月宣布,愿意深化与亚洲国家合作,明显指向中国。她在和中国官员讨论中,同意在电动汽车关税上让步,启动最低进口价格机制谈判,取代原有税率。这反映出欧盟的务实转向,因为特朗普的关税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转向中国能缓解部分压力。
不过,中欧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欧盟对中国产品出口低价担忧,贸易逆差2024年升到3000多亿欧元,中国对欧盟聚甲醛共聚物加征74.9%反倾销关税,这是5月18日的事。欧盟内部有声音说,中国补贴和保护主义让欧洲企业难进入市场,还有台湾海峡行为、人权问题、网络攻击这些摩擦,让关系降到低点。特朗普还推动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关税,目的是压力俄罗斯停止乌克兰战争。9月10日报道显示,特朗普想让欧盟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以切断中国对俄经济支持。这让欧盟陷入两难,一方面不想完全脱钩中国,怕经济受损;另一方面,担心特朗普报复,对欧洲商品加税。
特朗普的政策让欧盟意识到,卷入中美冲突没好处。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欧盟夹在中间,贸然选边站队只会自讨苦吃。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批评欧盟搭便车,现在第二任期更直接用关税施压。欧盟专家分析,三种情景可能出现:一是欧盟部分让步,增加美国产品进口;二是完全脱钩中国,但这会测试欧盟27国团结,引发北京报复,经济进一步下滑;三是让特朗普单干,但可能招致美国对欧关税,同样伤经济。现实中,欧盟选择更务实路径,靠近中国但不完全靠拢。特朗普的团队认为,欧盟2025年比2017年更脆弱,但也更准备好应对,因为经验教训很多。
从全球看,特朗普的关税重塑贸易格局。中国对美贸易2025年前八个月下降14.4%,出口跌15.5%,美国掉到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落后东盟和欧盟。这说明欧盟和中国贸易还有空间。特朗普4月3日对外国汽车、零部件、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7月30日豁免阴极铜,但整体影响大。欧盟制造业强国如德国和法国,得加速转型,减少对美依赖。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对欧盟政策有不满,但整体上,欧盟在特朗普压力下,逐步调整。默克尔退休后在汉堡生活,偶尔评论欧洲事务;马克龙任期到2027年5月,继续推欧盟自主;冯德莱恩主席职位2024年11月结束,后取决于选举;特朗普第二任期到2029年1月,他的政策会持续影响。
欧盟醒悟的关键在于战略自主。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让欧洲明白,不能全靠美国,得平衡中美关系。中国作为稳定贸易伙伴,对欧盟有吸引力,但冷硬事实如补贴和市场准入问题,拉开距离。欧盟不能滑向完全屈从特朗普需求,得划清底线,考虑报复措施。未来欧盟可能深化亚洲合作,减少对美依赖,推动制造业复苏。德国和法国带头,贸易量回升,在全球格局调整中寻求平衡,避免大国冲突。
而特朗普上台后,欧盟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积累。1月他就职,2月加征关税,4月普遍实施,8月升级。欧盟从最初震惊,到中期调整,现在9月已见端倪。特朗普想用关税迫使中国达成新协议,但税率没到竞选时威胁的60%,还是有谈判空间。欧盟夹缝求生,避免成为棋子。特朗普对欧政策延续美国优先,经贸领域更强硬,可能重构中美欧关系。欧盟在评估对华合作时,谨慎平衡美国离岸制衡诉求。中国认为特朗普对欧征收关税、压北约、削弱欧盟,为中国提升影响力提供机会,推动欧盟在美国外寻求伙伴。
整体来说,欧盟的醒悟来得及时但不轻松。特朗普的行动相当于美中脱钩激进运动,打破两大经济体联系,但欧盟不想完全跟风。欧盟得自重,不能等待美国回心转意,继续当盟友遏制中国。特朗普的贸易战让欧洲和中国更近,但现实拉开。欧盟不能自动选中国选项,得聪明玩牌,从中国让步中获实惠。
最后,欧盟的未来在于独立。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战略释放积极信号,但遏制基调不变。中美欧关系进入复杂局面,欧盟得抓住机遇,转危为机。欧盟议员说,战略互不信任氛围中,气氛紧张冷淡。但通过合作,如电动汽车谈判,缓解冲击。特朗普的政策让世界不同,欧盟醒悟别介入中美冲突,是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