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
《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自编制2026年预算起,按照立观念、破基数、保重点、强管理、重绩效的原则,实行预算编制以零为起点、以中央及我省重大决策为依据、以预算绩效为导向、以当年财力为基础,构建应保必保、应省尽省、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切实增强财政统筹平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1461”预算编制方式
《实施意见》明确,省级继续实施“1461”预算编制方式。牢固树立支出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实行“四个取消”,即取消部门单位预算基数,取消单位项目支出安排与收入挂钩,取消政策到期项目、一次性项目、政策依据不充分的项目、与高质量发展匹配度不高的项目,取消先确定项目预算总额再确定具体项目的编制方式;坚持“六个结合”,即预算安排与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结合、与预算执行进度和存量资金资产规模相结合、与项目细化程度相结合、与绩效情况相结合、与部门预算管理质效相结合、与巡视巡查审计和财政监督等查出问题相结合;完善“一个标准化”,即强化支出标准在项目预算安排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市县可参照执行。
项目资金全部以零为基点
《实施意见》要求,各部门单位结合主要职责,围绕同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细化具体支持项目,根据各类预算支出性质和用途,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准确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包含基本支出项目、其他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三大类。
完善项目排序机制,项目资金不以上年预算安排为基数,全部以零为基点,按照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重新测算安排。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财政项目库,各部门纳入项目库的项目要与本部门职能充分匹配。专项资金预算一年一定,项目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从严从紧安排预算
科学测算可用财力。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测算当年各类收入,盘活各领域财政沉淀资金,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以此为基础控制支出预算总规模。
统一预算分配权,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确保财政运行短期能平衡、长期可持续。
同时,加强项目预算论证审核,项目支出预算由单位编制并申报,主管部门开展初审,财政部门通过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等方式开展审核论证,逐步扩大审核论证覆盖面,提高审核论证的精准度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