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未来共赢发展再起航报告
报告共计:80页
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共赢发展开启新征程,多重机遇勾勒投资新图景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当下,中国凭借稳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营商生态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依然是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选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5年6月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未来共赢发展再起航》报告,系统梳理了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共生共荣的历程,展现了全球投资变局下中国市场的独特价值,也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回顾过往,跨国公司已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成为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力量。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1162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123.9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20.6万亿元人民币。即便受国际形势影响,中国吸收外资规模虽有波动,但仍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从投资结构看,高技术领域成为热点,2024年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98.7%、40.8%和21.9%,2025年一季度生物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速更是突破40%,外资质量与结构持续优化。
在贸易领域,跨国公司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2025年一季度,外资企业进出口额达3.0万亿元人民币,连续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2020-2024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额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比均接近50%,为中国稳定货物贸易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跨国公司通过“中国采购,全球分销”模式,将中国纳入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特斯拉、大众等企业在华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率超90%,带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1056.1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63.4%。
创新层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13-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从2015.1亿元增至3757.6亿元,增长86.5%,有效发明专利数从7.5万件增至32.7万件,增长336%。近年来,外资研发中心加速落地,截至2025年5月,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603家,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221家,这些研发中心不仅带来前沿技术,更助力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之一。默克、阿斯利康等跨国公司还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生物制药、氢能等未来产业,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力。
从全球视角看,当前国际政经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被多个国际组织下调,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且通胀压力犹存。但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资仍展现出韧性,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新热点。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绿地投资金额达2710亿美元,连续六年居首;人工智能相关外国直接投资项目金额创下1079亿美元新高,亚太地区成为首要投资目的地。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区域化、碎片化趋势明显,数字化技术与绿色转型正重塑供应链格局,企业开始在成本、效率与安全间寻求新平衡。
面对全球变局,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多维度的发展机遇。政策层面,《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构建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8次缩减,从190项减至2024年全国版29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持续优化的政策让投资预期更明确。安全方面,中国社会环境稳定,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犯罪率处于全球低位,同时中国已与109个国家签署生效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跨国公司全球投资提供法律保障。
开放维度上,中国正构建多层次开放格局。目前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依托RCEP推动亚太区域产供链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国229个城市,10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跨国公司优化全球布局。此外,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高水平经贸平台,为跨国公司展示产品与技术提供了广阔舞台。
市场规模与产业潜力方面,中国经济韧性凸显。2024年中国GDP达134.9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4%,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消费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1%,超大规模市场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达80个,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丰富,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为跨国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新赛道。
未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将迎来更多新可能。在投资战略上,深度融入中国现代化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成为趋势;产业赛道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将成为布局重点,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服务业智能化升级加速推进;合作模式上,本土化创新与产供链协同将成为主流,跨国公司可依托中国创新资源与产业基础,构建“在中国、为中国、惠全球”的合作范式;区域布局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与中西部潜力区域将形成多极联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开放平台将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如今,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投资者,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市场,不仅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更能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8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