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指导研究
当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对“安世半导体”相关的裁决落槌后,荷兰终于在全球的瞩目下,宣告自己对中国公司闻泰科技(维权)的“抢劫”成功:
以“安全”为名,结合行政与司法的组合拳,公然踩踏契约精神的底线。
要理解这场掠夺的荒谬性,先从安世半导体开始。
这家公司脱胎于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来发展为恩智浦标准件业务部门,产品主要是分立器件,包括功率半导体、电容、电阻、二极管之类,用于通信、汽车等领域。
分立器件整体增速平稳,爆发力一般,恩智浦也不算行业龙头。所以,2016年,恩智浦计划剥离标准器件部门,引来了多方追捧。最终,中国财团以27.5亿美元(约181亿人民币)买了过来,并更名为安世半导体。随后,又被闻泰科技实现100%收购。
这笔收购,当时也被寄予厚望,市场觉得安世半导体有品牌、有技术,闻泰有丰富的ODM经验和销售渠道,希望可以实现1+12的效果,迎来快速增长。
而闻泰科技确实也很努力来经营安世。维持了海外的员工,还收购了海外晶圆厂。而且运气也很好,赶上了新能源车的浪潮,汽车半导体业务发展迅速。没几年就把安世半导体的行业地位提升到了行业前五。
2024年,安世半导体贡献147亿元营收和近四成毛利,根据闻泰科技的数据显示,也为荷兰缴纳1.3亿欧元企业所得税,至2024年10月,安世已还清所有前期债务,实现”零负债“运行。
这本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共赢案例——中资带来市场与活力,荷方收获税收与就业,技术在全球产业链中持续增值。
但荷兰的选择,却是彰显“荷兰海盗”的气质,亲手毁掉这个成功样本。
先是“冻结”: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一句模糊的“保障供应链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人员调整权限,时长整整一年。这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更新、技术迭代都被按下暂停键。
次日,安世半导体就出现了“内部倒戈”,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向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调查的紧急请求。
而当天,就完成了“司法突袭”。企业法庭就即时生效了多项紧急措施,直接暂停中方负责人张学政的职务。并将控制权委托给第三方。
在政府指令、司法配合、内部响应三股力量合流下,10月7日企业法庭裁决,暂停张学政的职务,并?/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