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版权限制,过往内容只提供给老鸟级别及以上用户访问
因版权限制,过往内容只提供给老鸟级别及以上用户访问
9月10日,苹果正式召开了秋季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全新的iPhone 17系列,包含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以及iPhone Air,其中标准版终于迎来了ProMotion技术,支持了高刷,Pro系
快科技(驱动之家旗下媒体)·1997-2024 版权所有
Copyright(C)Mydriver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0月13日,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宣布獲得工信部eSIM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的批復,於國內31個省區市同步開通eSIM手機業務。這標志著eSIM技術在國內即將正式從物聯網、智能穿戴領域向手機端延伸,邁入商用落地新階段。
作為國內eSIM“先行者”,中國聯通稱,eSIM技術以高安全性、穩定性及運營商靈活切換等優勢,為用戶帶來“免插卡激活、多設備協同、全球無縫漫游”的便捷體驗,同時推動個人終端向輕量化、多模態演進。
eSIM被稱為嵌入式SIM卡或者電子化SIM卡,它將傳統的SIM卡直接嵌入設備芯片,無需在設備上再插入實體SIM卡。
“如果說傳統SIM卡是‘可插拔U盤’的話,那eSIM就可以看成是‘焊死的固態硬盤’。”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攻防對抗研究所所長閆懷志對科技日報記者解釋,eSIM可以看作焊在手機芯片裡的“數字身份証”,直接把傳統SIM卡的手機號、賬戶密鑰等身份憑証存進硬件裡。
相比支持實體卡的手機,eSIM手機支持多卡自由切換,可擴展的內部空間更大,為電池、攝像頭等部件騰出更多位置﹔無卡槽設計減少機身開孔,防水防塵性能也將顯著提升。
功能方面,eSIM手機和使用實體SIM卡手機的業務功能一致,提供上網、語音、短信等基礎服務,還可根據需求開通國際漫游等業務。
二問:eSIM集成於芯片,是否比實體卡更安全?
eSIM由於不存在實體卡,因此可以降低遺失、被盜或被篡改的風險。
閆懷志表示,有人擔心eSIM易被破解,實則它像“焊死的保險箱”,比實體卡更靠譜,后者反倒像“可帶走的錢包”。從物理上看,eSIM嵌在主板上,要想拆取必須損毀設備,否則無從下手。從技術上看,eSIM的關鍵信息經TLS(傳輸層安全性協議)加密通道傳輸,需用戶授權激活,要復制需要破解芯片加密、闖服務器驗証關,難度很大。
聯通華盛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豐偉表示,從實際安全性來看,eSIM無論是技術架構(如數據加密層級、防篡改機制)還是物理形態(內置式設計避免插拔損耗與惡意替換),安全性均優於傳統SIM卡。
但與SIM卡一樣,eSIM克隆、交換等風險同樣難以避免。根據相關安全指南,用戶可以通過強密碼和生物識別技術、啟用雙因素身份驗証、定期更新設備及運營商設置等網絡安全實踐提高eSIM安全性。
三問:無實體卡后,用戶辦理業務、號碼注銷等如何落地?
從目前各運營商公布的信息來看,用戶需前往運營商線下營業廳辦理eSIM業務,線上辦理方式暫未開放。
具體來看,eSIM手機上市銷售后,用戶可以去營業廳現場新辦eSIM卡,也可以將原有的實體SIM卡轉為eSIM卡。目前,同一eSIM手機最多可開通兩個國內運營商的eSIM號碼。
當用戶不再使用eSIM手機或要將其轉讓他人時,根據中國電信eSIM手機業務辦理介紹,用戶需要先將eSIM號碼從原手機中刪除,這一步相當於將其從eSIM卡中取出並刪除,但並未進行轉移、補換卡或銷戶操作,號碼仍為有效狀態。后續,用戶可前往營業廳辦理補換卡或銷戶等業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人民網服務郵箱:kf@people.c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636舉報郵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京ICP備12004265號-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3]4961-141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