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楼市最后防线破了?结婚人数增多、居民存款率却在下降,什么信号
创始人
2025-10-16 22:37:21

最近咱们身边不少经济现象都透着“反常”——京沪楼市限购松绑、结婚人数突然涨了、银行存款还少了,这三件事凑到一起,到底藏着啥信号?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全按普通人能懂的话来,时间线也捋得明明白白。

01.

要说今年楼市最重磅的事,莫过于京沪这两个“顶流城市”松了限购——要知道之前不管其他城市怎么调,京沪的限购一直像“铁幕”似的,如今这道防线也破了。

时间线得从8月说起:8月9日,北京先出新政,符合条件的家庭在五环外买商品房,不限套数;紧接着8月25日,上海跟上,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而且成年单身人士也按居民家庭算限购,相当于给单身群体松了口。

这政策看着是“释放需求”,但咱们普通人得看清本质:松绑的都是郊区,核心区还守得死死的,说白了就是把买房的人往郊区引。

为啥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地方靠卖地的收入撑不住了,楼市也冷得不行,只能靠这招“自救”。

过去只要限购松绑,总会有一波“套现潮”,房东急着卖房,挂牌量和降价房源肯定会变多,这俩城市接下来大概率也逃不开。

而且这不是“救市”,更像“转移风险”,把楼市的压力转到最后一波想买房的人身上。

比京沪更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它直接解除了两年限售。别觉得这是给二手房“解套”,背后的门道更现实:今年前7个月,苏州新房成交面积才178.1万平,比去年跌了10%,库存卖完得23个月,有些新盘甚至降了15%以上。

解除限售,其实是把二手房当“祭品”——房东想卖房就得降价换流动性,拿到钱可能去买新房,开发商就能加快卖房速度,说白了就是给新房市场“输血”。

果不其然,苏州解除限售24小时,二手房挂牌量就涨了3000多套,现在已经突破21万套,但成交价跌了11.8%。

更坑的是,卖房还得交5.6%的增值税,现在基本都是房东自己承担。

另外还有个隐藏原因:不少人房贷快还不上了,允许卖房就能把房贷危机转出去,不然最后兜底的就是银行,这也算是楼市维稳的一种办法。

最近其他城市也没闲着,合肥、重庆、成都这些新一线城市,都在研究新政策,要么优化土地供应,要么加推“好房子”,要么想办法把买二手房的人引去郊区买新房,目的都是让楼市别再跌了。

但咱们普通人买房得想清楚:现在不是“抄底”的时候,房价跌30%都不新鲜了,别被政策忽悠着“接盘”。

02.

2024年的结婚数据有多惨?全国才610.6万对,是1980年以来最低。

可到了2025年上半年,突然反弹了——结婚登记353.9万对,比去年多了10.9万对,尤其是二季度,单季就多了26.8万对,同比涨了18.3%,这反转看着意外,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先看时间线:今年一季度结婚人数还在跌,转折点在5月——5月10日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直接取消了户口本要求,还能全国通办。

这意味着啥?以前结婚得回一方户籍地,还得拿户口本,要是父母反对藏了户口本,或者异地恋想结婚,都特别麻烦;现在只要一张身份证,在哪都能办,连音乐节都能现场登记,门槛低到几乎没有。

而且新政刚好赶上“520”这个热门结婚日,不少人趁着这波便利赶紧领证。就说广州,二季度结婚人数涨了近40%,大多是跨省登记的人。

除了政策,还有民俗因素:今年是“双春年”,民间觉得适合结婚;去年是“无春年”,不少人把婚期推迟到了今年,这属于“补偿性结婚”。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2024年基数太低了,稍微涨一点,同比数据就显得特别好看。

但别以为这是年轻人想结婚了,基本面没变好——适婚人口还在跌,90后比80后少5000多万,00后又比90后少近900万;而且年轻人经济压力没减,买房、养娃还是压得喘不过气。

更有意思的是,结婚人数涨了,离婚人数涨得更快——上半年离婚133.1万对,比去年多5.7万对,增幅4.5%,比结婚增幅还高。

为啥?一方面是2021年开始的“离婚冷静期”效力退了,之前压着的离婚需求现在释放了;另一方面,传统“凑合过”的观念没了,加上经济压力大,夫妻矛盾也多了。

还有地方搞的“结婚福利”,看着香其实是“套路”。

比如杭州8月28日说给新婚夫妇发1000元消费券,结果是10张“满2000减100”的券,不是直接给钱,本质是拉新人消费,根本不是啥“新婚贺礼”。

所以这波结婚反弹就是短期现象,不是大家想结婚了,是政策让结婚变简单了,加上民俗和低基数,别指望能带动出生人口逆转——连婚都不想结,咋会想生娃?

03.

今年7月有个数据让不少人惊讶:居民存款比6月少了1.12万亿,这是过去20个月里,居民存款首次单月减少超万亿;同时居民贷款也少了0.49万亿,存贷款余额比创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

不少媒体说这是“好现象”,钱从银行流去创造价值了,但咱们普通人得弄明白:钱到底去哪了?为啥不存银行了?

先看时间线: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总共增加22.71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2.73万亿,看着不少,但7月单月骤降,关键原因是“利率太低了”。

现在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把钱存银行,利息还赶不上通胀;反观资本市场,理财、基金收益比存款高,加上今年股市有点热度,不少人就把钱从银行转出去,去买理财、买股票,甚至有人卖房炒股,这就是“存款搬家”。

专家也说了,这本质是居民重新配置资产——过去20年,钱要么去买房,要么去买互联网理财,现在不过是流向了股市和理财。

而且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比如基金公司券商的存款)前三季度增加了4.81万亿,增速很快,也能证明钱去了资本市场。

但这里有个风险:不少人是借道理财产品间接进股市,本质是“加杠杆”,要是股市跌了,踩踏风险比直接存钱高多了。

9月3日股市的波动,也印证了这一点——市场只看利益,不看“觉悟”,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9月末的数据也能印证“搬家”趋势:人民币存款余额324.94万亿,同比增长8%,增速比之前低;非银存款还在涨,说明大家还是愿意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去追更高收益。

不过咱们普通人得想清楚:存款搬家不代表经济变好了,顺周期的白酒、大消费、房地产板块还在低谷,只是低利率推着钱往资本市场走。

存钱还是投资,得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别跟风往里冲。

结语:

把楼市、结婚、存款这三件事放一起看,其实指向一个现实:宏观政策一直在“托底”,但普通人的信心还没回来。

楼市松绑,是地方和开发商急了,想救市但不敢动核心区;结婚反弹,是政策降低了门槛,不是大家愿意结婚了;存款搬家,是利率太低逼的,不是大家敢消费、敢投资了。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要记住这几点:

买房别冲动:现在楼市分化严重,郊区房子可能越跌越狠,挂牌量激增,房东降价都难卖,别想着“抄底”,有自住需求再考虑,投资就别碰了;

结婚别跟风:政策让结婚变简单了,但经济压力没减,要不要结婚,得看自己和伴侣的实际情况,别被“双春年”“消费券”忽悠;

存钱别盲目:存款利率低,但资本市场风险高,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留足应急资金,再考虑投资,别加杠杆

说到底,经济的底气来自普通人对未来的信心——要是不怕失业、不怕生病、不怕老无所依,大家自然愿意消费、愿意结婚、愿意投资。

现在政策还在“治标”,啥时候能“治本”,让大家敢花钱、敢规划未来,才是真的好起来了。

面对这些变化,咱们保持理性,别被短期数据和政策忽悠,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比啥都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家实测“皇后拼三张到底真的有... 您好:皇后拼三张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4194432】,很多玩家在皇后拼三...
实测分享“随意玩究竟有没有挂吗... 您好:随意玩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5902455】很多玩家在随意玩这款...
[重大.通报]AAPOKER有... [重大.通报]AAPOKER有没有挂吗(详细教程辅助工具)【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7482525】操...
玩家推荐(迅奇,辅助科技)开挂... 亲,迅奇,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2278274】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
分享实测“中至横峰究竟有没有挂... 您好:中至横峰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5902455】很多玩家在中至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