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9月末的广东,暑气渐退,好天气的“加持”让剧组的拍摄更加“火热”。
东莞松山湖“大家艺术区”的片场里,印尼女演员BABY正对着镜子调整妆容,摄像师举着设备怼近她漂亮的脸——这是竖屏短剧的标准拍法,以便抓住演员表情的细微流动。不远处,留着长发的深圳总导演用英语叮嘱:“情感要像雨滴落湖面般细腻。”话音刚落,印尼华人执行导演立刻补了句印尼语:“就像你们家乡雨季的雨。”BABY的眼眶瞬间泛红,情绪精准到位。
两个相隔万里的片场,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微短剧出海的生动图景。据行业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短剧APP,在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文化新业态中,大湾区凭借“制作—分发—运营”的完整生态,贡献了中国短剧产业“出海”的重要产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正成为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核心枢纽。
当印尼“松弛”遇见湾区“效率”
2025年9月16日,一支由演员、副导演及工作人员组成的印尼团队抵达广东,开启了为期20余天的拍摄,这也是他们首次在中国参与短剧创作。
海外剧组成员落地湾区后的首要任务不是开机,而是“互相适应”。
印尼演职团队负责人Hank回忆说,初到广东,他对这里的城市印象很好,也对中国团队的工作方式深感震撼。“在印尼拍摄,大家都习惯互相等待——你等我一小时,我等你一小时。但在这里,一切都提前规划好,前一场刚结束,下一场立刻准备。我非常尊重这种快节奏文化。”
Hank有长辈来自厦门,品尝过中国美食的他,在初入广东后,品尝了“猪脚饭”“烧鹅饭”。他笑称,“仿佛尝到了妈妈的味道。”中国后勤组更是行动迅速,很快摸清了印尼团队的饮食习惯——“爱吃辣、爱油炸,顿顿少不了炒面炒饭”,当即调整剧组餐单,将原本偏清淡的粤菜换成了加辣版的中式快餐。印尼演员喜欢打赤脚,场务便在湿滑地面铺上防滑垫——细微之处,也能看出湾区剧组的细致和体贴。
9月底,超强台风“桦加沙”突袭广东,跨国团队迎来“意外考验”。
“印尼几乎没有台风,他们第一次经历特别慌,反复问中国同事会不会停水停电、没饭吃。”总制片人李可可回忆。为了让印尼团队安心,剧组提前准备了十几箱泡面和矿泉水,虽然最终没派上用场,却让印尼演员感受到安全感。
剧组在台风期间,还严格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停工。在酒店待命的两天里,李可可带着团队依旧践行“湾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