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个楼市消息,你们知道现在房企有多难吗?融资规模又跌了30%!
克而瑞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融资规模只有3072亿元,同比直接降了30%。其中第三季度融了1145亿元,虽然比二季度稍微回升了5%,但跟去年同期比还是跌了35%,这个数字已经处在历史低位了。
简单来说,房企融资规模就是开发商在一段时间内能借到多少钱。现在这个数字跌成这样,说明房企想借钱真的太难了。
01、钱从哪里来?两大渠道都堵了
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就靠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融资,就是开发商向银行贷款、发债券或者搞股权融资,这些算是从金融市场"借"来的钱。
另一条腿是销售回款,就是实打实卖房子收回来的钱,包括购房者的定金、首付,还有银行发放的按揭贷款。这部分是房企自己造血的核心现金流。
但现在的问题是,两条腿都使不上劲。
融资这边,金融机构对房企还是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放款;销售那边,除了重点城市的核心项目卖得动,其他项目去化都很慢,整体销量上不来。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很直观:2025年前9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这意味着房企的两大资金来源都在收紧。
02、债务是刚性的,但钱袋子是空的
更棘手的是,房企手里的债务都是实打实要还的,到期不还就是违约。
一旦违约,信用风险就来了,到时候别说融资,连卖房子都会更难——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房企不得不亏本卖房,甚至低于当初的拿地价出售。虽然能暂时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但这招纯属拆东墙补西墙,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我们就分析过,只要房地产市场没有真正回暖,销量上不来,就算有大股东支持,很多房企也很难真正缓过气来。
毕竟债务压力太大,自身又失去了造血功能,外部的支持只能是杯水车薪。
03、债务不出清,市场难言见底
现在很多房企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如果债务问题不解决,我们就很难说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了。
因为房企的高债务,会直接影响到前端的投资开发能力,也会打击购房者信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这个降幅创下了这轮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新高,说明房企对后续市场的预期确实不足。
04、政策在发力,但落地还需要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政策层面已经在出手。
9月23日央行召开的2025年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特别强调,要推动已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这其实主要就是针对房企融资问题。
从2024年的"金融16条",到2025年将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政策延期至2026年底,这些都是在帮房企改善现金流。
但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政策效果还没完全显现,压力依然存在。
05、民企融资更难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对房企融资也是有选择性的。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企、央企发债量1313亿元,占总量的85%;而民营企业发债量只有134亿元,同比
还降
了13%。
融资成本差距更大:
。
这也很好理解,在当前环境下,民营房企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确实更高,金融机构自然更愿意把钱投向风险可控的国央企。
最后说几句:
总的来说,当前房企的生存环境依然艰难。市场的真正回暖还需要更多时间,也需要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
只有当房企的融资问题得到实质性缓解,市场信心才能真正恢复。
这条路可能还很长,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房企能够挺过这个难关,迎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