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我真是活久见了!"郑先生盯着手机屏幕,气得手都在发抖。就在十分钟前,物流信息还明明白白显示"派送中",眼瞅着那块价值四万五的50克金条就要送到深圳买家手里了。
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订单页面突然变成一片空白,只剩下冷冰冰的一行小字:"订单已取消"。
这事得从十天前说起。10月10日那天,郑先生在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官方首饰旗舰店,狠了狠心下单一块50克的金条。
总价45015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几乎是他小半年的积蓄。"当时想着黄金保值,就算不升值也亏不到哪去。"郑先生苦笑着回忆。
付款过程异常顺利,订单状态很快就显示"已确认"。第二天一早,他习惯性地刷了下金价行情,这一看不要紧,国际金价居然涨了!
他赶紧联系之前谈好的一个深圳买家,对方爽快地答应接手。郑先生美滋滋地把收货地址从北京改到深圳,就等着坐收近2000元的差价。
物流信息给力得很:金条从北京发货,一路顺畅地往深圳赶。最让郑先生安心的是,订单状态已经更新到"派送中"。
"这就跟煮熟的鸭子一样,飞不了啦!"他甚至还截图保存了物流信息,生怕出什么岔子。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他盘算着这笔赚的钱该怎么花的时候,刷新一下页面,订单居然不见了!不是延迟显示,是真真切切地从购买记录里消失了,连订单号都查不到。
郑先生第一反应是系统卡顿了。他赶紧联系商家客服,对方回复得倒快:"亲,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得找平台客服哦。
"平台客服那边更绝,听完描述直接甩过来一句:"系统检测到您的购买行为可能超出正常生活消费需求,所以自动拦截了。"
"什么意思?我买根金条还得先证明是买来自用的?"郑先生气得差点笑出来,"难不成我得拿着金条去菜市场买菜,才叫正常消费?"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还在后头。郑先生不服气,用他爱人的账号在同一家店下了个一模一样的订单,你猜怎么着?顺利发货了!合着这系统拦截还看人下菜碟,专挑软柿子捏。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郑先生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瞬间引爆了网友的怒火。
评论区成了大型吐槽现场:"我上次买银条也这样,涨价就被砍单!","别说贵金属了,我买个打折的耳机,订单都能神秘消失。""最绝的是连记录都不留,这不是做贼心虚是什么?"
平台这边的操作更是让人看不懂。先是提出给200元补偿了事,被拒绝后就开始装死。
记者去采访,客服一律回复:"必须本人来电咨询。"可郑先生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个电话,每次都被不同客服当皮球踢。
问具体的拦截规则,客服让去翻用户协议。好家伙,那份协议长得能当枕头,关键条款藏在第38条第4款的小字里,字体小得跟蚂蚁打架似的。这不明摆着不想让人看清楚吗?
律师朋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拍案而起:"付款成功就是合同成立!平台单方面取消订单涉嫌违约!"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电商平台不得随意取消订单。更别说这种发货后强行召回的行为,简直是把消费者权益按在地上摩擦。
"最可恶的是删订单记录,这相当于销毁证据!"一位资深法律专家指出,"消费者维权本来就难,这下连最基本的证据都没了。"
懂行的网友一眼就看穿了平台的小九九:当天金价每克涨了8元,50克就是400元差价。
平台宁愿赔200元也要取消订单,摆明了是算过账的,亏200总比亏400强。更何况很多消费者嫌麻烦,可能连200元赔偿都懒得要。
"说是系统自动拦截,我看是利润拦截还差不多!"这条评论获得了上千点赞。
这事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今天平台可以随便取消金条订单,明天是不是连你买的手机、家电都能随便召回?今天他们敢删订单记录,明天是不是连交易本身都能否认?
郑先生现在最后怕的就是自己手快截了图。"要不是有这个截图,我连维权的底气都没有。
"他说每次看到那个"派送中"的截图,都觉得特别讽刺,那不仅仅是一个取消的订单,更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面前卑微地位的缩影。
让我们把话说透:电商平台不是不能有规则,但不能搞潜规则。如果确实需要对贵金属交易设限,就大大方方写在明处,而不是事后拿"系统自动拦截"当遮羞布。更不能用删除记录的方式,企图抹去不光彩的一笔。
这事表面上看是2000元的纠纷,实际上是在拷问每一个电商平台:你们真的准备好诚信经营了吗?还是说,所谓的"用户至上",只不过是一句随时可以撕掉的标签?
(你在网购时遇到过类似奇葩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