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老牌名酒剑南春正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谋求破局。近期“减持华西证券”与“引入绵竹国资”两项关键动作,揭示了剑南春面临现金流压力与战略转型的双重挑战。
值得深思的是,国资的再度入局在为剑南春上市之路铺平道路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结构埋下了变数。随着国资影响力的深入,乔氏父子会否逐步削弱对剑南春的掌控权,进而上演一场类似娃哈哈的股权与经营权博弈,这已成为关乎企业长远走向的核心议题,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01
财务压力下的资产变现
近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减持完成后,剑南春的持股比例将从6.79%降至5.79%,但仍为华西证券第四大股东。
以华西证券9月24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套现规模约2.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华西证券净利同比增幅高达1195.02%,成为券商板块的一匹黑马。
剑南春是华西证券的创始股东,此前就算在华西证券经营不善,甚至遭遇法务问题时都未曾减持。从财务分析角度看,在优质资产增值期选择减持,反映了剑南春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已相当紧迫。
结合剑南春集团2024年营收增速放缓至3.74%、核心产品价格倒挂、以及前董事长涉案产生的巨额资金支出等因素,此次套现本质上是牺牲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以缓解短期财务压力的不得已之举。
02
国资入局的战略价值
而在不久前的9月12日,剑南春才刚完成一项重要的增资扩股。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简称“绵竹国资”)出资认缴1.37亿元,获得剑南春集团约14.51%的股权,跃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绵竹国资的认缴出资方式为“债权”,并未给剑南春带来实际的现金流,这也为这次剑南春减持套现埋下了伏笔。
关于债券的来源,众多线索指向前段时间绵竹国资和剑南春对簿公堂的商标版权纠纷。
此次国资注入剑南春,不仅能够有效扫除剑南春声誉的受损阴霾,还能为剑南春后续的革新甚至上市计划打上一剂“强心针”。
几乎同步推进的国资入股更具深意。绵竹国资以债权出资1.37亿元获得剑南春14.51%股权,这一安排实现了多重目标:
债务股权化,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
化解历史遗留的商标权属争议
借助国资信用提升企业公信力
契合四川省培育酒企上市的政策导向
此次增资完成后,乔氏家族持股比例降至63.06%,虽保持控股地位,但对重大事项的单独决定权已受限(低于三分之二表决权)。这一股权结构调整为剑南春未来的公司治理引入了新的变量。
03
与娃哈哈案例的差异化分析
对比娃哈哈的国资关系,两者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发展路径:
娃哈哈的国资角色已趋于稳定,宗庆后时代通过有效的股权安排确保了经营自主权。而剑南春的国资合作则处于动态重构期,绵竹国资作为积极股东深度参与,且掌握“剑南春”商标这一核心资产,对未来公司控制格局具有持续影响力。
从行业视角看,剑南春的资本运作反映了二线名酒企业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的普遍困境: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短期来看,国资入股为剑南春冲击2027年上市目标提供了重要助力。中长期而言,企业仍需解决产品结构升级、品牌价值提升等根本性问题。而国资与创始团队如何平衡控制权与经营自主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执行效率。
在当前白酒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剑南春此番资本运作能否成为其重返行业第一阵营的转折点,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