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产算力产业正迎来供需共振的爆发期。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与企业创新驱动下,一条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加速成型。在此背景下,政策密集加持与技术路径创新,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
10月24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
此前的10月11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算力产业的未来划定了新航向。该方案明确,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及智能体在重点制造场景落地,并同步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以上标志着,国家的算力战略正从规模扩张的“第一阶段”,迈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价值的“第二阶段”。而光模块赛道,也有望成为这场算力革命中的受益者。
浙商证券指出,2025年国产算力崛起,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寒武纪、摩尔线程营收放量,华为公布未来3年昇腾产品规划,一条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或在逐步成型。伴随机柜功率提升,电源、液冷方案升级。
“在芯片支撑短期难以提升的背景下,华为、阿里等国产厂商正通过大集群方案提升算力,持续看好光通信板块。”上述机构表示。
资本市场上,10月24日上午,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股价一度冲至历史新高474.98元/股;新易盛午盘报收于362.14元/股。
光模块赛道迎新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显示,到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将成为AI发展的“新燃料”,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报告还指出,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正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实现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体互联网的世纪跃迁。
与此同时,算力需求的结构性分化显著。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EFLOPS,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而通用算力同期仅增长18.8%。这种增长的不均衡性凸显了AI训练与推理场景对高端算力的渴求。据预测,2025?/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