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厦门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前三季度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18.1亿元,同比增长5.7%,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点击查看
增长势头稳固
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聚焦稳增长、促发展
全面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
精准帮扶受冲击行业和企业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全力稳外贸稳投资
今年来兑现惠企资金超130亿元
有力支撑我市经济稳增长
鹭江两岸风光。(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我市经济增势良好
主要体现“三个稳”:
一是运行态势稳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与上半年持平,比去年同期高出0.8个百分点,为实现年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重点领域稳
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1-8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6%,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9.4%,展现出良好韧性。
三是经济支撑稳
1-9月,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3%,空港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5.9%,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8.3%,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1%,人流、物流、资金流高活跃度表明我市经济增长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动能强劲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出台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12条措施
强力推进产业项目攻坚行动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102个、竣工49个
火炬高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报资料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主要体现在“两个加快”: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加快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凸显,在国际物流供应链和科学研究两个领域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嘉庚创新实验室在氢能领域布局21项核心技术攻关,厦门跻身中国十大人工智能城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前三季度2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50%,其中88家企业同比增长超100%。厦门90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万泰沧海国产九价HPV疫苗于9月9日在我市开展全球首针接种。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1-9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规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四成,1-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2%。厦门已成为全球触控屏模组最大研发基地、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全国最大的中低压开关制造基地和锂电池制造基地之一。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在厦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今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推进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试点,入板企业超百家;推进港航贸一体化,丝路航线达148条,海铁联运集装箱量同比增长24.9%。
民生福祉提升
社会保障有力有效
聚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1-9月
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30.1%
发放各类稳就业资金2.8亿元
着力推动公共服务扩容提质
筑牢高质量发展民生根基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我市民生保障实
体现在“三个增强”:
一是就业保障增强
1-9月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4万人,加强受冲击企业稳岗服务和政策支持,5107家涉美贸易企业用工同比增加0.63万人。发放大学生“5年5折租房”租金补贴约4亿元,为来厦求职大学生提供“一张床免费住宿”5566人次,在厦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3.23%。
二是公共服务增强
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9万个,8所新建校顺利开办。持续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今年来累计引入50余项新技术、填补20余项区域医疗技术空白。推进5个社区照料中心、30个长者食堂质量提升项目建设,46个普惠托育项目、共2095个托位投入使用。
三是生态优势增强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保持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保持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大城市第一,火炬高新区入选2025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筼筜湖。(本报记者 黄嵘摄)
下一步,厦门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势头的同时,聚力推动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全力冲刺“十四五”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态势好 韧性强 活力足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王艺明副院长解读我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阻,给外向型经济城市带来显著挑战。在此背景下,厦门三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态势好、韧性强、活力足”的亮眼答卷,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动能更强。
从运行态势看,“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特征明显。一是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GDP呈现“高开稳走”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5.9%,实现良好开局;上半年同比增长5.7%,保持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7%,稳住上半年增速水平。二是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夯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子、机械、新能源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1.3%、11.5%和27%。三是服务业增长动能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比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1-8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7%和10%。
从内外需求看,厦门经济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一是外贸保持回升,出口实现逆势上扬。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9.4%,在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4.3%的不利局面下,对非美市场整体同比增长15.1%,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RCEP成员国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效对冲传统市场需求放缓压力。二是消费市场回暖,新型业态表现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等升级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9.2%、1.8倍和12.2%;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20.66亿元,带动消费超160亿元。三是投资结构优化,有效投资支撑有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8.9%,较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有力对冲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影响;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7.6%。
从产业结构和要素支撑看,厦门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迸发。一是先进制造业向新向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77.8%,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1%,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二是现代服务业向优向强。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今年来举办大型演艺活动44场、高层级体育赛事37场;1-8月直播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3%,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24.2%。三是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1%,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新设数量同比增长22.3%;全市实有经营主体突破98万户,同比增长5.8%,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同比增长8.7%,达到50.4万家,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四是要素保障坚实有力。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连续4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人才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单位国土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居全国前列。
总的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厦门三季度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稳固。建议下一阶段把着力点继续放在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和防范风险上,不断巩固当前经济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刘艳
编辑:施璐玮 审核:蔡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