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最高接近每盎司4390美元,随后虽有回调,但今年以来金价累计涨幅已接近60%。
9月末,中国央行黄金储备环比增加4万盎司,已连续第11个月净增持,而中国6月增持1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564亿美元,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保持第三。
一增一稳之间,外界对中国储备资产结构的调整充满好奇。
波兰央行为今年以来最大的黄金买家,上半年合计购金67吨,官方黄金持有量目前总计515吨,占外汇储量的22%。
土耳其中央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持黄金17吨,使官方黄金储备总量达到635吨,该季度增持量占全球央行总购金量的50%以上。
这些国家为什么都在买黄金?9月美联储恢复降息,美国政府持续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施加压力,加之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带动当月国际金价涨幅明显扩大。
各国央行在金价高位仍坚持购入,背后是对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清醒判断。
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87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幅为0.5%。外储总量稳中有升的同时,内部结构正在悄然变化。
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
截至3月底,英国在增持289亿美国国债之后,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了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中国对美债的态度从之前的大规模持有转向了更加审慎的配置。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对黄金的持续增持,9月央行增持黄金规模降至2024年11月恢复增持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购金趋势的改变,当月4万盎司的增量处于低位,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由于9月国际金价涨幅明显扩大。
央行在高价位保持理性,采取"小步慢跑"策略平滑成本。
摩根大通策略师团队表示,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地用黄金对冲股票,黄金价格在三年内可能翻倍。
大通团队认为,为了使黄金配置从当前的2.6%上升至2028年的4.6%,黄金价格需要上涨110%。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76%的受访央行预计其黄金持有量将在5年内增加,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69%。
创纪录的受访央行(95%)认为,央行黄金储备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高于去年的81%。
从近期金价走势看,在截至22日上午的两天时间内,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总计下跌约8%,市值蒸发超过2.5万亿美元。但大量投资者选择提前获利了结,这一现象并未改变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
王青表示,近期央行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过程中持续小幅增持黄金,释放了优化外汇储备的清晰信号。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去美元化",而是在保持外储稳定的前提下,提升抗风险能力。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126.8%,靠"债滚债"维持的偿债模式难掩信用裂痕。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需要为储备资产找到更稳健的配置方案。
黄金作为不依赖任何单一国家信用的资产,自然成为理想选择。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不断,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中国央行的储备结构调整,体现的是对复杂国际形势的理性应对。
黄金不会完全替代美元资产,但会在储备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多元化配置思路,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