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单日狂泻67美元又拉回64美元,一场发生在10月26日的过山车行情,可能正预示着黄金市场更大变盘的前兆。
10月26日,全球黄金市场再度上演惊心动魄的行情。 伦敦金现刚刚从4044.07美元/盎司的低点弹回4111.22美元,单日过山车般砸了67美元又拉回64美元,纽约金更是上演“急跌急涨”戏码,最低探至4055.7美元,收盘却站稳4126.9美元!
下午刚有分析师喊出4050支撑做多,行情就跟踩了油门似的往下冲,吓得散户全不敢进场,结果晚间直接V型反弹。 这种剧烈震荡被市场人士称为多空双方的“绞肉机”。
在10月26日的交易中,黄金市场收出了一根极具警示意义的长下影线十字星K线。 这种形态通常出现在市场转折点,表明多空力量在经历激烈搏杀后暂时达到平衡。
当日亚洲交易时段,金价还稳定在4110美元附近波动,给人一种风平浪静的假象。 不少技术派分析师信誓旦旦地指出4050美元是关键支撑,建议投资者在此位置布局多单。
然而市场总是专治各种不服。 下午欧美交易时段开盘后,金价突然直线跳水,瞬间击穿4050美元支撑位,最低触及4044.07美元,那些在4050美元附近挂多单的投资者瞬间被套牢。
一位从事黄金交易多年的投资者表示:“这行情太诡异了,刚刚还在4050附近震荡,下一秒就直接跳水,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10月26日的剧烈波动并非孤立事件。 就在几天前的10月21日,国际黄金市场曾经历一场“血色星期二”。 伦敦金现价格单日狂泻250.53美元/盎司,跌幅达5.75%,创下自2021年10月以来近四年的最大单日跌幅。
那天,当伦敦金现跌破4200美元关键支撑位时,0.5秒内涌现12万手空单,程序化交易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触发了全球47家机构的自动抛售机制。 暴跌当日伦敦金现成交量暴增至437万手,较前一日激增180%。
这种剧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黄金已从传统的“避险资产”蜕变为流动性投机标的。 当市场恐慌从“避险模式”切换为“逃命模式”时,黄金反而因高流动性成为机构的“提款机”。
回顾2025年,黄金市场早已暗流涌动。 4月23日,金价曾单日暴跌近200美元,从3500美元高点闪崩至3313美元;5月14日,伦敦金再度跌破3200美元,创下半年最大跌幅。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当前4040美元水平已经成为黄金市场的“生死线”。 这一位置不仅是今年8月以来金价回调的关键支撑,更是决定黄金中长期走势的分水岭。
如果金价有效跌破这一支撑,下一个重要支撑位将在3770美元附近;反之,如果金价借此支撑反弹,则有望挑战前期高点4180美元,甚至向历史新高发起冲击。
“黄金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某证券公司首席贵金属分析师指出,“今天的十字星表明市场情绪极度分化,多空双方都在寻找突破口。 这种平衡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将会有一个方向性的突破”。
技术指标显示,自2023年以来,纽约金价与沪金主力合约上行趋势均依托60日均线稳步推进,中期支撑结构稳固。 然而,一旦关键支撑位被有效跌破,可能会引发更大幅度的技术性抛售。
在市场剧烈波动的背后,机构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CFTC最新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对黄金的净多头持仓开始出现分化。
一方面,大型对冲基金正在削减黄金多头头寸;另一方面,商业性交易商(主要是金矿商和黄金加工商)的空头头寸也在减少。 这种持仓结构变化往往预示着市场方向即将发生转变。
资金流向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市场情绪转向。 4月下旬以来,COMEX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减少近4万张,降幅约20%;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持仓量流出40吨,降幅达4%。
这种分化映射出市场对黄金长期逻辑的分歧:一边是美联储政策反复带来的短期阵痛,另一边则是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和“去美元化”趋势提供的长期支撑。
与短期市场波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央行购金步伐并未停止。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报告指出,尽管金价处于历史高位,但全球央行的购金趋势并未改变。
尤其是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美元霸权受到挑战的背景下,多国央行继续将黄金储备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 这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244吨。 中国央行购金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黄金储备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为连续6个月增持。
央行作为超级买家的大手笔购金,不仅从供需角度增厚了买盘,更释放出“黄金是硬通货”的信号,反过来刺激市场的黄金投资需求。
通常情况下,美元走强会打压金价,但近期这一关系出现异常。 尽管美元指数仍处于相对高位,但金价并未出现相应下跌,反而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对未来的通胀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进行定价。
黄金定价逻辑正在重构。 传统模型中,金价与美元指数、实际利率呈负相关。 但2025年以来,央行购金已成为新变量:中国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全球央行一季度净购金量同比激增73%。
这种异动反映了黄金市场驱动因素的结构性变化。 美元影响力减弱的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正成为金价更重要的驱动力。
在金价过山车行情中,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抖音上“敢跌我就敢加! 继续补仓”的视频曾获百万点赞,但不少跟风者最终深套。
而部分投行则在暴跌前悄悄减持黄金ETF,转向美元资产。 某私募基金经理感叹:“美元每涨0.1,黄金就掉一层皮”——这句话揭示了非美货币持有者面临的双重压力:美元走强不仅压制金价,还推高了以本币计价的黄金成本。
杠杆资金的涌入进一步放大了波动。
这类案例在2025年并不罕见——年轻投资者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加杠杆购金,平均杠杆率达3.2倍,一旦价格回调,极易引发踩踏。
回顾历史,黄金市场在发生重大方向性转变前,往往会出现类似的特征:波动率急剧上升、多空持仓分化明显、关键技术位置反复争夺。
2011年黄金创下历史高点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剧烈震荡行情。 当时金价在1900美元附近经过多次争夺后,最终一举突破1920美元,创造了至今未被超越的历史高点。
2013年黄金开启漫长熊市前,同样出现了多次“假反弹”,诱使多头入场后突然掉头向下,一举跌破关键支撑位。
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历史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全球货币政策面临转折;不同的是,当前全球债务水平更高、央行购金意愿更强、数字货币也成为了新的变量。
金价在4040美元关口获得支撑后,多空双方展开激烈争夺。 一位资深交易员这样形容当下的黄金市场:“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未来一周,美国通胀数据、美联储政策信号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引爆黄金市场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