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楼市的漫长调整已然来临
二十余载风云变幻,中国房地产市场曾如日中天,全国平均房价飙升了惊人的五倍半。即便时至今日,各地房价依旧如高山般巍然不动。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高达每平方米16199元,二手房价格也达到每平方米15945元。这意味着,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购置一套商品房,动辄需要花费120万到200万人民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言而喻。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起,房地产市场的这艘巨轮开始缓缓调头,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加入了下跌的行列。截至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销售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分别达到了58个和62个,较上月各自增加了4个和1个。面对这一转变,诸多业界专家纷纷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需为明年的“潮水退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三个清晰的趋势,预示着一场长期的调整在所难免。
趋势一:商品房已然供过于求,市场趋于饱和。
目前,我国拥有住房的家庭比例高达96%,更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这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确已接近饱和状态。与此同时,我国的空置房数量触目惊心,高达7500万套。在“房多人少”的供需关系下,未来房价稳中有降已是大势所趋。
趋势二: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刚性需求逐步减弱。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而年轻一代的人口数量却在逐年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67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大关。反观年轻一代,80后人口为2.19亿,90后为1.75亿,00后更是降至1.45亿。在未来,许多年轻人或许无需购房,便可继承父辈的房产,这将导致刚性购房需求大幅萎缩。
趋势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商品房需求面临分流。
各地正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旨在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未来,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将有机会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而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则可以申请共有产权房。这将形成商品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三大市场并行的格局,商品房的市场需求将因此被显著分流,投资性购房需求也将逐渐退出舞台,房价的居住属性将愈发凸显。
面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的调整趋势,我们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有刚性购房需求的家庭而言,无论当前房价高低,都应果断出手,这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性之选。然而,若是出于投资目的购房,现阶段则应三思而后行。明年的房价调整或许会更加明显,高位接盘极有可能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对于投资炒房,切记谨慎二字,务必保持警惕。
此外,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如果条件允许,租房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的供应步伐,未来大家完全可以申请入住,无需在高价位上勉强购房。更进一步说,年轻人不妨先选择租房,待未来几年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匹配时,再考虑购房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