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赛力斯集团正式宣布,自2025年10月27日起在香港联交所启动公开招股程序,预计于11月5日挂牌上市。
此举不仅标志着赛力斯自身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资本平台,更意味着其将成为中国首家在A股与港股实现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
根据赛力斯(股票代码:09927.HK)发布的招股文件,本次全球发售计划发行约1.002亿股H股,招股期至10月31日结束。
如果按其发行价定于不高于每股131.50港元计算,每手100股的“入场费”约为13,282.6港元,最终的发行价格将于11月3日确定,并在一日后正式开启交易。
更令市场振奋的是,本次招股强大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多达22家知名机构,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广发基金、施罗德等,共同认购了约8.265亿美元的股份。
如此规模且多元的基石投资,无疑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心信号,反映了国际资本对赛力斯商业模式与未来增长潜力的深度看好。
招股书披露,假设未行使超额配股权,赛力斯本次IPO的募资净额预计约129亿至130亿港元。对于这笔资金的用途,公司给出了清晰且坚定的规划:
约70%将用于技术研发。这明确显示了赛力斯的核心战略——持续加码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护城河。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再到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是其在激烈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根本。
约20%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完善充电网络。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后,出海已成为头部车企寻求新增量的必然选择。此举将助力赛力斯品牌国际化,在全球舞台上与对手角逐。
剩余约10%将补充营运资金,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灵活决策提供坚实保障。
赛力斯此次赴港上市之所以备受瞩目,与其近年来堪称“教科书式”的业绩逆袭密不可分。
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最为直观: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51.14亿元,同比暴增305%;更关键的是,其净利润达到59.46亿元,成功实现盈利。
这使得赛力斯跻身全球范围内除特斯拉、比亚迪外,少数几家已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列,彻底摆脱了“卖一辆亏一辆”的行业魔咒。
这一切都绕不开其与科技巨头华为的深度跨界合作。自双方携手打造AITO问界品牌以来,从问界M5的初露锋芒,到问界M7的持续热销,再到M9的定位高端,问界系列已成为中国市场现象级的产品。
华为在品牌、渠道、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赋能,与赛力斯的整车制造能力产生了强大的“化学反应”,共同引爆了市场需求,也共同改写了市场格局。
在我们看来,成功登陆港股,对赛力斯而言意义非凡。
首先,这将为其打开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融资渠道,为其高昂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市场扩张提供充足的“弹药”。
其次,“A+H”的双资本平台结构,将极大提升赛力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元的全球投资者,从而推动其企业价值的重估。
随着赛力斯正式成为“A+H”第一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将进入一个新的维度。资本的加持、技术的迭代、全球化的布局,都将成为其下一阶段增长的关键变量。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而言,赛力斯的故事,已从一场精彩的逆袭,升级为一场关于中国智能电动车企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在全球舞台上实现飞跃的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