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中美经贸谈判虽然已经落幕,但双方代表惜字如金,在接受采访时都仅使用了宏观层面的语句,具体细节仍然 shrouded in mystery。值得关注的是,美方谈判代表团的关键人物贝森特的一些表述,引发了外界诸多揣测。
本次谈判中,关税、稀土和农产品,无疑是三大核心议题。从贝森特的表述来看,初步共识或许已经达成,但最终结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执行细节和法律程序也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落实。
先说关税。贝森特提到了“放弃加征”这个概念,但关键在于,这个“放弃加征”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从2018年以来所有的对华关税,还是仅仅指未来不再新增关税?从逻辑上来讲,更可能指的是后者。毕竟,美国目前对华加征的平均关税已经高达50%左右,如果全部取消,与所谓的“100%”就对不上号了。当然,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之前已经存在的10%的对等关税,大概率将会延续下去。
再看稀土。贝森特表示,他“相信”中国将会暂缓稀土出口管制一年。这里面有两个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他用的是“相信”这个词,而不是更加确定的语气,这说明会面前后仍然存在变数,他的表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次,即使真的暂缓,范围可能也仅仅针对国庆节之后新出台的管制措施。要知道,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是分层次的,基本上是美国每加征一次关税,中国就以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反制。国庆节之后推出的管制措施堪称“超级大招”,不仅管制稀土本身,还扩展到了设备、技术、辅料,甚至要求外国转售都必须经过中国的许可。因此,贝森特所说的暂缓一年,可能仅仅是指国庆节后新增措施中的部分或全部条款,而并非全面解除既有的管制。
最后是农产品贸易。贝森特表示,协议公布后,中国将会采取行动。虽然他没有明确承诺,但这个表述与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已经开始采购美国大豆的消息,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呼应。然而,他仅仅是暗示,而不是明确表示,更不是确定,这反映出美方对于中方实际采购规模仍然存有疑虑。最终的定调,恐怕还是要由两国元首亲自确认。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三点都只是贝森特的一家之言,尚未经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肯,更没有得到中方的确认。考虑到特朗普总统的性格极具多变性,哪怕已经敲定的事情,都可能在不久之后发生反悔。因此,当前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仍然具有过渡性质,最终的框架还需要等待中美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的会面才能最终明确。本月底至下月初的这次会面,将成为关键节点,届时将验证贝森特此前表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