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一场围绕半导体数据的博弈正在悄然上演。近日,中国商务部向多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发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信息索取函,要求其在短短七周内提交详尽的商业机密,包括在华客户名单、定价策略以及利润构成等核心数据。虽然商务部并未明确点名,但业内普遍认为,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等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已然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目标。
这份被业内人士形容为“史无前例”的调查问卷,要求美国公司在三十七天内提供其在中国市场的全部交易记录、物流成本以及与本土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价格差异对比。如此宽泛的数据范围,远超常规反倾销调查的需求,令不少美国企业叫苦不迭。有员工私下抱怨,这无异于将公司的所有运营资料悉数搬至北京,任由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聚焦的模拟芯片领域,虽然不像人工智能芯片那样备受瞩目,但其在通信、汽车等关键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中国在数字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模拟芯片方面仍高度依赖进口。其中,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占据了中国四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查或许旨在摸清国内模拟芯片产业的家底,为未来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时间节点的选择更显意味深长。就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夕,中国接连对荷兰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限制,并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一时间,外媒纷纷猜测,中国此举意在谈判桌上摆出一桌丰盛的“情报大餐”。美国半导体协会也私下提醒其成员企业,提交的每一个数字都可能成为未来谈判的筹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场数据博弈又意味着什么?短期内,部分美国半导体企业可能会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以弥补因数据透明化带来的潜在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这场博弈可能会加速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分裂。正如手机厂商需要同时储备多家供应商一样,未来芯片采购不仅要考虑价格和性能,更要评估潜在的政治风险。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所言,当商业机密沦为谈判工具,全球电子产品都将成为这场博弈中的一枚棋子,而中美科技脱钩的趋势,或许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难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