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特朗普刚上台,就立刻投身贸易战,显然打算重启“美国优先”的老套路。结果,中国方面没有示弱,而是一步一步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向美国发出了三个明确信号,告诉他们:耐心已经耗尽,别再得寸进尺。这不仅仅是经贸上的对抗,更是中国近年来通过实打实的积累,展示出来的硬实力。
第一个信号,表现在关税战上,这一回打得非常直接。特朗普刚上任不久,2月份便签署了钢铁和铝制品的加税令,将税率从10%提高到了25%。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的。3月5日,美国海关开始在洛杉矶港对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进行严格检查,而中方在3月10日立刻作出回应,对美国的鸡肉、棉花、玉米和小麦加征了15%的关税。
4月2日,特朗普又在白宫玫瑰园签署了行政命令14257号,对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中国商品征收25%至100%的额外关税。美国的海关数据一公布,标普指数就急剧下跌,交易员们忙得手忙脚乱。
然而,中方并没有迟疑。4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启动了稀土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可不是小打小闹。2018年时,中国曾暂停从美国进口大豆,造成美国中西部农场的大量库存积压,期货价格暴跌。而2025年,中方继续从巴西和阿根廷增加大豆进口,稳住了国内需求。海关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以上,这直接触及到特朗普选民的痛点——农民的生计。
稀土管制的打击更精准。中国的稀土储量不是全球最多,但加工技术非常强,尤其是在中重稀土的分离和提纯上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的军工和半导体产业离不开这些稀土材料,比如F-35战斗机和芯片生产都依赖它们。4月的管制一出,美国的加工厂库存紧张,替代材料测试设备频繁出故障。
到了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再次扩展实体清单,把持股50%以上的中国子公司也自动列入其中,波及几千家企业。中方在10月9日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审查,对矿业技术和电池材料新增管制,部分将在11月8日生效。这一举动让美国的国防供应链陷入了困境。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也表示,这对美方的防务链条构成了威胁。
特朗普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威胁要加征100%的关税,使得总税率达到140%,还计划对软件出口进行限制。结果是,自家企业纷纷抱怨,硅谷的游说团忙着游说政府改弦更张。关税本是特朗普用来逼迫中国让步的手段,但没想到中国不仅扛得住,还反手让美国尝到了后果。
第二个信号体现在出口结构的变化上。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大幅下降,市场逐渐实现多元化。2018年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超过20%,但到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4.8%,预计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下降。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非常明确,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战略调整的结果。
这时候,欧洲和俄罗斯市场开始接棒。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的出口达到了178万辆,同比增长82%。比亚迪和蔚来等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欧洲的街头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巴黎和柏林等大城市,充电桩建设如火如荼,中国电动车在非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
具体到欧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西班牙市场增长了12%,法国增长了10%,意大利增长了8%,德国则增长了6%。这一变化得益于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货物能够快速从重庆运输到德国杜伊斯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俄罗斯市场也稳步增长。尽管整体出口下降了59%,降到17万台,但新能源车的出口逆势增长,充电设施也在俄罗斯的各大城市逐步增多。莫斯科郊区的经销商店前,车流不断,中国的商品通过满洲里口岸源源不断地流入俄罗斯。
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市场转向,根本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供应链的多元化战略。G7财长会议曾讨论如何协调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试图分散供应商,但中国早已布局好了多个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增长了34.9%,达到了44.4亿美元,出口增长了20.1亿,这不仅拉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也稳住了自家的后院。
在芯片领域的变化尤为明显。2025年5月,美国曾试图卡住中国的EDA设计软件供应,中方却未慌张。深圳WeSemiBay博览会上,SiCarrier子公司推出了国产EDA软件,成功替代了原本由美国公司主导的市场。华为也在2023年宣布,自家的EDA软件已经能够支持14纳米及以上工艺。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市场的多元化进程已经加速。美国越是提高关税,中国就越是向东欧和亚洲市场扩展,企业韧性不断增强。特朗普试图通过市场施压,结果却是自家企业先急眼。J.P. Morgan的报告直言,美国关税推高了通胀,最终消费者为此买单。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游戏,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产业链完整性的体现。中国逐渐减少对美依赖,分散了风险,最终能够稳步走出这一局面。
第三个信号则体现在政策工具的不断更新。中国通过调整稀土出口、科技进口政策以及供应链的分散,不断加强对美方痛点的打击。在过去半年里,中方参与了多轮欧洲的会谈,表现得步步为营。
在日内瓦,何立峰副总理带队,同意部分互降关税,但稀土管制则没有任何松动。到了伦敦,中方签署了临时许可证协议,允许合规企业进口,但军事用途的设备仍然禁止。斯德哥尔摩的短暂交流,为接下来的马德里会谈铺路。9月14日,在马德里,王岐山一行重点讨论了TikTok和市场准入问题,强调了许可条件,美方也同意记录下来。
然而,美方并没有善罢甘休,9月16日,商务部宣布扩大实体清单,新增11家中国企业。9月29日,又将50%以上股权的中国子公司自动列入黑名单,波及数千家企业。中方在10月9日迅速回应,进一步加强了稀土的审查,并且对软件出口也开始考虑加大管制力度。
特朗普则继续在10月10日威胁要加征100%的关税,并对软件出口进行限制,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忙着准备吉隆坡的谈判。特朗普希望打破中国在稀土和科技领域的垄断,但短期内,替代中国的资源供应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回应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资源国之间应合作,而不是制造摩擦。欧盟委员会也公开表示,别再加剧稀土摩擦,否则生产将受到影响,成本会增加。
中国的科技工具箱也愈发硬核。5月28日,美国禁售芯片设计软件和化学品后,中方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7月2日,EDA限制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供应商得以受益。虽然Synopsys和Cadence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市场,国产供应商的份额正在稳步上升。
中方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稀土管控、EDA国产化等一系列措施表明,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特朗普虽然信奉交易,但他并没有真正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中国在日内瓦到马德里的一系列克制,正是为了给美方留台阶,然而美方依旧病态重复。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不断更新,并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有效反制。谁有决心,谁有准备,谁就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