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在金融街论坛,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研究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根据潘行长的说法,过去几年,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不少人债务逾期了,事后还是把债还了,但是个人征信上还是留下污点。
5年内,贷款、利率、消费、求职,可能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积极还钱的人来说,还是过于严厉了。
咋办呢?央行说,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经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明年年初执行。
画一下重点:
“疫情以来”,就是2020年以后;
“一定金额”,目前还没划定,但应该不会太高;
“已经归还”,那么就是在正式实施前归还,都还来得及。
钱还了,征信修复了,该贷款的贷款,该消费的消费,顺带还能带动一下经济。
对于没还钱的,还有不上征信的窗口期;对于银行来讲,还能降低一下不良率。
信用修复,其实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儿。
诚信,越来越值钱了。
2013年开始,对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所谓的“老赖”,进行公示惩戒。
那时候,老赖大约是2.61万人,但是12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达到了845.5万。
当然了,惩戒还是有效,12年时间有1710万人次,迫于压力,选择了还钱。
2024年,新增老赖245.7万人次,有282.1万人次信用修复回归市场,首次实现退大于进。
而那三年,确实影响不小,不少人的贷款违约,而且随着房地产下行,断供的也不少,法拍房的数量都在上升。
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老赖,但是,还款的积极性确实不大。
一个违约记5年,啥时候还钱,影响也不大,可还可不还的时候,很多人就选不还,但如果那几年的污点能通过还钱来消除,那么还钱肯定是第一选择。
估计,日后退出老赖名单的,也会越来越多。
失信会被惩戒,那么确实无力还债的“失能”呢?可能未来就是个人破产。
2019年,江苏有过“与个人破产制度相当”改革试点,“救济诚信而不幸的人”。
当然,也不是不用还钱,而在法院的主持下,债务的双方,达成比较客观可行的清偿计划。
而还债的人,要接受法院的各项监督。
2021年,深圳正式开启了个人破产,到2024年,中央提出探索个人破产制度。
只不过,目前来看,个人破产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江苏的“类个人破产”,试点法院每年受理只有“百”级,深圳有2200多人申请个人破产,而已经完成受理的,大约是600件左右,化债2.1亿元。
难度不小,主要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思想需要时间转变,中间也不乏想要逃废债的投机者。
但大趋势是肯定的,目前,厦门经济特区也开始相关立法探索。
不少专家也建议,把个人破产纳入现行的破产法里。
各种迹象都在说,负债不要紧,只要诚信,就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