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司利得税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税种,2025 年香港税务局发布《2025/26 课税年度利得税修订条例》,围绕税率调整、优惠范围扩展与合规监管强化三大方向更新政策。不少香港跨境电商企业因未及时掌握变化,可能错失税收红利或面临合规风险。专优企结合新规细则,拆解核心变化与应对要点。
税率结构与优惠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企业税负,需重点关注分层税率变化与新增优惠适用条件。
1、利得税两级制税率微调,中大型企业税负略有上升
2025/26 课税年度,首 200 万港元应纳税所得额仍按 8.25% 税率征收(与 2024 年一致),超过 200 万港元的部分税率从 16.5% 上调至 17%(仅增加 0.5 个百分点)。例如,某香港电商企业年利润 500 万港元,2024 年需缴税(200 万 ×8.25%+300 万 ×16.5%)=66 万港元,2025 年需缴税(200 万 ×8.25%+300 万 ×17%)=67.5 万港元,税负增长幅度较小。
同时,新规明确 “两级制仅适用于香港实质运营企业”,若企业仅在香港注册但无实际办公地址、本地员工(需缴纳强积金),将统一按 17% 税率征收,无法享受低税率优惠。
2、新增 “跨境电商数字化投入额外税务扣除”
针对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新规允许 2025-2027 课税年度内,企业用于电商系统开发(如 ERP 系统、独立站搭建)、数字化营销工具采购(如数据分析软件、跨境支付系统)、网络安全服务的支出,在正常扣除基础上额外享受 100% 扣除。例如,某企业 2025 年花费 40 万港元开发跨境电商订单管理系统,正常扣除 40 万港元后,还可额外扣除 40 万港元,合计扣除 80 万港元,按 17% 税率计算,可节省税款 6.8 万港元。
3、“研发开支扣除” 扩展至跨境电商产品与模式研发
此前研发扣除仅覆盖科技类企业,2025 年新规将范围扩展至电商企业的 “产品研发”(如智能家电跨境适配设计)与 “运营模式研发”(如海外仓智能调度系统开发),相关开支可享受 “首 200 万港元 100% 扣除 + 超过部分 50% 额外扣除”。例如,某企业投入 300 万港元研发跨境电商智能选品算法,可扣除金额为 200 万 ×100% + 100 万 ×150% = 350 万港元,比旧政策多扣除 50 万港元。
跨境电商 “无票免税” 政策适用条件是什么
监管强化要求企业更注重申报细节与凭证留存,避免因操作不当面临处罚。
1、新增 “跨境电商交易信息专项披露” 要求
2025 年利得税申报表新增 “跨境电商业务补充问卷”,企业需详细填写:各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Shopee)的销售额、订单量、收汇金额;海外仓租赁费用、仓储管理成本;跨境关联交易(如与海外子公司的采购定价)明细。未按要求披露的,税务局将延迟退税审核,甚至启动稽查。例如,某企业未申报亚马逊平台的隐性收入(如平台补贴),被税务局要求补缴税款 12 万港元 + 罚款 2.4 万港元。
2、“实质运营证明” 材料要求更细化
新规要求企业申报时提交:香港办公地址的租赁合同(租期需满 6 个月,且地址需为商业用途)、至少 1 名本地员工的强积金缴纳记录(连续 3 个月以上)、香港本地业务合作合同(如与香港物流商、服务商的协议)。无法提供的企业将被认定为 “非本地运营”,丧失两级制税率优惠。例如,某仅在香港注册但实际运营在大陆的电商企业,因无本地员工强积金记录,被按 17% 税率补征税款 8 万港元。
3、逾期申报与瞒报处罚力度升级
首次逾期申报罚款从 1200 港元增至 2400 港元,逾期超 3 个月罚款从 3000 港元增至 6000 港元;若被认定为 “故意瞒报利润”,罚款比例从 “欠缴税款的 10%” 增至 20%,同时可能面临刑事指控(最高监禁 6 个月)。例如,某企业隐瞒海外仓租金收入 50 万港元,被追缴税款 8.5 万港元 + 罚款 1.7 万港元,法定代表人还被约谈警告。
2025 年香港公司利得税政策调整对企业税负与合规要求均有影响,建议企业及时梳理业务架构与支出明细,最大化享受优惠。专优企可协助企业规划税务方案、准备实质运营证明材料、完成利得税申报,降低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