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的时候,谁在冲刺前有最好的体力和身位优势,谁就更容易率先冲线。对于城市间的经济赛跑而言,亦是如此。
近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今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副省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各自的表现却不一样。
从增速上来说,大连、成都、厦门、武汉和深圳的增速位列前五。如果再综合GDP的体量而言,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成都和武汉。
成都,今年前三季度GDP达1.82万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3名。同时在GDP的增速上,成都也“快人一步”,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
同样兼顾经济体量与增速的还有武汉。今年前三季度,武汉GDP达1.55万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5名,同时GDP同比增速达5.6%,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名。
但有些副省级城市,在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沈阳的经济增速拖了副省级城市的后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只有2.3%,不到全国均值的一半。”
所以,在这个秋天,成都和武汉在经济加速跑上,究竟做对了什么?
【1】服务业是冲击第一梯队的关键
我们可以以GDP规模为序,将副省级城市分为3个梯队。
身处第一梯队的武汉和成都,它们增速的领先,都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强力拉动。
成都前三季度,第三产业GDP达1.27万亿元,贡献了本地GDP总量的70%。
武汉前三季度,第三产业GDP达1万亿元,贡献了本地GDP总量的65%。
同时,武汉和成都服务业的增速也大幅领先全国均值。今年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速为5.4%,而武汉成都的增速均为6%。
武汉和成都也是15个副省级城市里,仅有的服务业增速“破6”的三座城市。
还有一个则是深圳。深圳能在副省级城市增速中排第五,第三产业同样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深圳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达6.6%,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服务业直接贡献了本地65%的GDP。
这就是说,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副省级城市的经济赛跑中,服务业的繁荣兴盛已经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但每个城市服务业的细分赛道,却又不完全一致。
深圳,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种子选手”,金融业自然成为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今年1-9月,深圳金融业同比增长14.5%,增速几乎是武汉的一倍。
尽管金融业增长不如深圳,但武汉在多个服务业赛道,实现“两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1-8月份,武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
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7.5%、49.5%、23.9%和16.4%。
把这些数据投射到武汉的大街小巷里,就是五光十色的服务业场景:
清明节期间,网红黑鼻羊“肖恩”空降武昌万象城,吸引大量小孩子,直接拉动了客流环比增长30%;
在阳逻港口,一列列装满俄罗斯板材、德国机械的列车驶出,运送的标箱前八个月共计有165万箱;
▼武汉阳逻港 图/视觉中国
在武汉阿里中心,大量的年轻创业者正在抢低价工位,阿里中心T2 写字楼出租率超 60%。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武汉成为“十四五”期间,副省级城市中GDP名次提升最快的城市。2025年第三季度,武汉GDP规模排副省级城市第五名,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2名。
也正是依托于服务业,武汉在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排名中,成功从第二梯队晋升至第一梯队。
【2】工业成副省级第三梯队的突破口
大力发展工业,则是副省级城市第三梯队经济增长的重要砝码。
在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排名前五的副省级城市中,大连和厦门均属于“第三梯队”。
大连1-9月GDP总量为7248亿元,排在第11位。厦门GDP总量为6419亿元,排在第13位。
但两地的GDP增速却不低。大连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名,也是副省级城市唯一一个GDP增速破6的城市;厦门同比增长5.7%,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名。
而大连和厦门还有一个共同点,工业增长速度极快。
数据显示,大连第三季度工业GDP增速达到惊人的8%,厦门也有7%。大连和厦门工业GDP增速位居副省会城市头两名,属于断崖式领先,毕竟第三名的济南工业增速也只有5.9%。
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变成了城市中井然有序的工业场景:
大连作为海港城市,在秋季海风的吹拂中,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正式交付,大连1-9月的铁路船舶行业增幅高达 64.5%;
▼大连船舶 图/视觉中国
在厦门,这里的光伏钨丝全球市占率超70%,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上半年,整个厦门前三季度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暴涨84.7%。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连和厦门而言,第三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1-9月,大连服务业同比增长4.9%,厦门为5%,两地服务业增速均落后于全国均值。
而在服务业增长稍逊于其他城市时,工业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3】副省级的第二梯队,GDP占比已近1/3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二梯队”整体实力正在增强。
将副省级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十四五”以来,副省级城市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已经达到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1-9月15个副省级城市GDP总量达19.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的19.06%,比2020年提高了1%。这也是“十四五”以来的最高值。
将15个副省级城市5个一组,就能清晰地看到,第6名-第10名组成的第二梯队,在其中的GDP占比已经显著提高。
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居副省级GDP总量前五名。五个城市GDP总量达10.1万亿元,占副省级城市GDP总量的52.6%。而后五名总量达3万亿元,占总量的15.8%
在2019年同期,当时的前五名GDP占总量的54.3%,后五名GDP占总量的15.8%。
显然,变化就在“第二梯队”上——它在副省级城市的占比从2019三季度的29.9%上升至2025年同期的31.6%。
南京,是副省级“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今年1-9月GDP总量达1.4万亿元,位列副省级城市第六名。这也是冲击全国第9个GDP超过“2万亿元”城市的种子选手。
济南,则是“第二梯队”实力增长的顶梁柱。今年1-9月,济南GDP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位列副省级城市第9名。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90%,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济南 图/视觉中国
济南在副省级城市GDP中的占比目前达5.4%,比2019年同期整整提升了1.1%。
副省级城市“第二梯队”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正是我国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九派新闻记者付聪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