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水面掉进一根草,却引起岸上猴子大惊小怪,背后是长达数月的等待与渴望。
11月7日,证监会国际司公布了一份《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对海南奥创控股等13家企业提出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这份看似正常操作的公示,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资本市场圈内刷屏,为什么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次事件,海南奥创控股作为一家来自海南的综合性汽车服务商,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ANE”。
证监会对奥创控股提出了四大类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包括股权控制架构的合规性、境内运营实体情况、股权变动关系以及规范运作问题。
特别是对于境内运营实体经营范围中包含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证监会要求核查是否实际从事相关业务,以及是否属于外商投资限制或禁止领域。
话得从头说起,因为今年上半年开始的境外上市备案的“小冰封期”让市场倍感焦虑。一位证券律师表示,“过去几个月,企业境外上市备案仿佛进入了‘暂黑’,我们递件的企业迟迟没有收到反馈,也无法向客户给出时间预期。”
所以此刻的“开闸”信号才会让业内人士奔走相告。甚至在网上得到业内认识的欢呼,“我们终于等来了监管的明确信号,企业境外上市之路重新畅通。”
其实九晨还是认可这个观点,这不过是一次正常的监管操作,市场反应过度了。
自打2023年《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证监会一直在构建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3月31日,证监会副主席李明主持召开了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全体会议,强调“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其实我们应也要看到,就在中国证监会优化备案流程的同时,纳斯达克却拟议提高上市门槛,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带来新的挑战。
9月3日,纳斯达克宣布提议修改上市标准,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最低要求为2500万美元。
新规还要求选择净利润上市标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股,其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从目前的500万美元提高到1500万美元。
纳斯达克的新规与证监会备案公示的“开闸”,共同构成了中企赴美上市的新环境。
对于像奥创控股这样募资规模仅600万美元的企业来说,纳斯达克的新规将使其不得不调整上市计划。
面对新的上市环境,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转向纽交所或港交所,纽交所仅要求企业公开流通股价值300万美元。
这样说来,这个所谓“开闸”说来也勉强,因为现在其实就是一个“静默期”。随着纳斯达克新规的实施,未来中企赴美上市将呈现“量减质升”的趋势,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符合国内外监管要求的企业,才能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对于众多仍在观望的企业来说,此刻更需要做的是苦练内功,而非匆忙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