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休息了,股市依然自顾自地运行。
大家好,我是孙少睡,好久没有写股市了,今天加更一篇闲聊。
起因是巴菲特老爷子赶在感恩节前发了封信,算是给自己长达60年的投资生涯做个总结,画个句号。
他说自己95了,感觉良好,但以后不再写年度股东信了,年底也卸任CEO,用英国人的话说,叫“安静辞职”。然后,又捐了十几亿美元的股票。
其实他年底才会正式卸任CEO角色,而且还会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也不妨碍全网刷屏这封信。
因为股票之神的思想,大家都见不到几次了。说不定下次就是在讣告上。巴菲特这个名字,我们刚听到的时候他就是股神,似乎这就是他的人设角色,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虽然孙少睡我从来没有追过他的投资风向,但他始终是个符号,感觉就像追了几十年的美剧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主演现在写文道别,令人唏嘘。
大A在2025年10月终于又摸了一下4000点。 那几天的朋友圈根本听不进负面消息,跟过年一样说自己是新时代股民,旧股民没有4000点以上的经验。
当时我就说,今年也就这个数了,最高不会超过4100,《》。
因为这个数就已经是十四五最好的交代了,调子起的太高,十五五开场不好弄。
所以一个月过去了,还在4000点附近反复拉扯,之前的一些规律也不灵了,也不轮动了,就是纯摆,垃圾时间。
巴菲特的谢幕,不会引发资本巨震;大A冲上4000,也不会开启狂热牛市。
上世纪80年代末,日经指数冲上近4万点的历史高峰,东京银座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然后呢?泡沫破裂,开启失去的三十年。
当年高位接盘的日本人,至今还没解套。无论是投资大师的个人选择,还是整个市场的疯狂与幻灭,背后都遵循着某种周期和规律。
一个时代的开启,必然伴随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一次狂欢的高潮,往往也预示着宿醉的开始。
很多人崇拜巴菲特,渴望他那种稳稳的幸福。但我们的市场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滑向索罗斯式的博弈和日本式的泡沫边缘。
但为什么大家不学巴菲特?因为护城河、几姐妹,现金流都没什么参考性。股价是真不涨,甚至还跌。反倒是讲故事、炒概念的股票还偶尔涨停。
坚持长期持有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这里就不是一个稳定结构。收割一轮还有一轮,恐惧之后还有恐惧,贪婪之上依然是贪婪。
资本的唯一使命就是增值,但我们的资本是不允许逐利的,这是根本性的区别,要理解大A,得是商业价值 + 政策价值 + 情绪价值的综合体。
巴菲特是研究商业价值的祖师爷。但在我们的市场里,政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权重是高于商业价值的。
前几年的新能源产业哪怕还在亏损,只要它处在这个赛道上,它的政策价值就是满格的。
资本不需要它有利润,只需要它在未来政策红利下的巨大想象空间。就像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公司是不能盈利的,盈利了说明钱没有花在未来上。
前几天又传说威马复活了,孙少睡从来不觉得威马会消失,因为总有资本跟不上最热的那几家,还是得把威马扶起来。
因为威马的商业价值是负的,但政策价值依然很高。
再比如现在的半导体、人工智能。一些连产品都还没拿出来的公司也能获得极高的估值,至今还是遥控机器人的公司也能成为行业龙头。
小鹏的市值都超过吉利了,不就是因为前几天的发布会的机器人走路很像真人吗?
当然技术实力是有的,但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占据“科技自立”这个最大的“情绪价值”和“政策价值”风口。
看懂了这个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市盈率只有几倍的传统蓝筹股纹丝不动,而隔壁讲故事的科技股却能翻倍。
为什么现在都说老登股不行了?因为已经被抛除这个价值结构了。为什么千问和deepseek能在AI投资大赛获胜?因为在大A练出来了。
要学习的,和AI用到的能力是一样的。不只有企业财务分析,还得有宏观政策解读、市场情绪感知,甚至未卜先知。
这里的股民是最博学的股民,要懂经济,还要懂政治,要懂K线,还要懂新闻,要懂行业,还要懂心理。
这很难,但这是在大A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径。告别了神的时代,欢迎大家来到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