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郑棋文】11月10日晚,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均普智能,证券代码:688306.SH)发布公告宣布管理层重要调整,公司董事长刘元因“个人原因”卸任,“均胜系”实控人王剑峰亲自挂帅。
均普智能是“均胜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近年来公司业绩欠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5433.77万元。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超2亿元。
作为一手缔造“宁波汽配巨头”的关键人物,王剑峰的掌舵或意味着集团最高级别的重视与资源倾斜。未来,王剑峰如何带领均普智能破局值得期待。
前任董事长提前请辞
实控人王剑峰亲掌帅印
11月10日晚,均普智能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刘元因个人原因,自当日起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等全部职务。同时,选举董事王剑峰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
王剑峰现任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均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A股有名的汽配行业大佬。
公开信息显示,均普智能是均胜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作为“均胜系”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王剑峰与均普智能渊源深厚。
公开资料显示,1970年出生的王剑峰,曾就读于杭州美术学院(现已更名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家族的汽车电子紧固件厂工作。2004年,王剑峰创立均胜电子,并于2011年通过“借壳”辽源得亨,完成了资本市场首秀。此后,均胜电子踏上扩张之路,一系列并购动作不断。
目前,“均胜系”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上市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均胜电子、收购来的香山股份以及由均胜电子2022年分拆而来的均普智能。
截至公告日,王剑峰通过均胜集团(持股57.50%)间接控制均普智能45.61%股份,通过宁波韦普创业投资(持股99%)间接控制13.03%股份,通过均胜电子间接控制0.80%股份,合计控制公司59.44%股份,为均普智能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均普智能人事变动频繁。2024年8月、9月,时任董事长周兴宥、董事会秘书孙培泰先后递交辞呈。
而前董事长刘元于2024年8月26日上任,原定任期至2026年4月9日。公告显示,此次提前离任后,刘元将不再担任均普智能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上市近4年累亏超2亿
均普智能业绩承压
在业内人士看来,王剑峰亲自掌舵均普智能,一方面意味着集团最高级别的重视与资源倾斜,另一方面,也是均普智能财务告急下的无奈之选。
资料显示,均普智能成立于2017年1月10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及数字化软件服务的全球化供应商,主要为汽车工业、消费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定制化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就业绩来看,尽管近年来均普智能营收规模增速较快,但盈利能力并不乐观。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均普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95亿元、20.96亿元及26.62亿元。但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0.42亿元、-2.06亿元及0.08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均普智能交出“双降”财报:营业收入15.08亿元,同比下滑4.09%;归母净利润亏损5433.77万元,同比下滑11.42%。
对此,均普智能总经理Shilai Xie在11月11日举办的公司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公司收入波动主要系项目执行周期影响,归母净利润变动主要系管理费用中本期新增发生重组费用导致。
“公司客户以国内外行业头部客户为主,项目金额相对较大,部分大项目的执行情况会对季度的营收产生影响。”Shilai Xie表示,公司项目交付和验收多集中在第四季度、第二季度次之。而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受传统假期等因素影响,销售收入相对偏少。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上市以来,均普智能归母净利润已累计亏损2.09亿元。与此同时,均普智能现金流进一步承压。
从资产状况来看,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8.02亿元(含尚未使用的募资),有息负债12.51亿元,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
拟定增11.6亿加码具身智能
此前曾因募投项目延期被监管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均普智能业绩欠佳,但在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热炒下,公司二级市场表现出色,不仅股价上涨,市值也节节攀升,甚至跻身百亿市值俱乐部。
这一市场反馈,无疑坚定了均普智能加码具身智能赛道的决心。
10月15日晚,均普智能披露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资不超过11.61亿元,加码智能机器人研发等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具体来看,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分别为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医疗健康智能设备应用及技术服务全球能力提升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投资额分别为6.23亿元、2.69亿元、1.33亿元、3亿元,合计为13.26亿元。
这意味着,新项目的建设资金将高度依赖本次募资。然而,均普智能在募集资金管理方面的过往记录,为此增添了不确定性。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均普智能首发上市募资净额为14.18亿元,用于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
而2024年8月,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却在后续现场检查中发现,均普智能存在募投项目延期披露不及时、项目预算管理与实际结算差异较大、三会运作不规范、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不规范等多个问题。
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均普智能IPO募资仍有8905.50万元未使用完毕,主要因部分项目延期及超募资金未明确使用计划。
其中,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投资进度为99.96%,计划延期至2026年3月;医疗机器人研发项目投资进度仅42.86%,计划延期至2026年9月。
当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均普智能此番定增募资,能否帮助其突破经营困局,实现业绩翻身还需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对于亲自下场的王剑峰而言,如何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带领均普智能突围也将是市场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11月11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向均普智能发送采访函并致电。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责编: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