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竞选时甩出的“每人至少2000美元关税返钱”承诺,搅动了美国社会的神经。很多美国人望着家里的生活账单,感受着天然气、日常开销接连上涨的压力,这笔突如其来的“好处”,看起来好像专门为普通家庭量身打造,能够解一时燃眉之急。
特朗普把注意力放在大家最敏感的钱包问题上,并用实际数字吸引眼球,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这笔钱要怎么花,仿佛这场“全民分红”正等着每个人来分一杯羹。
可仔细一想,问题立马冒出来了。按照特朗普政府当初的说法,关税征收收入已经超过2200亿美元。这看上去不小,但要照他说的目标,给每个普通人发放2000美元,全美算下来需要花超3200亿美元,还差出一大截。
关税这笔账本就不宽裕,又赶上美国国债越滚越大,光利息一年就要还1.4万亿美元。两党议员盯着这些钱,等着有人先填国债这个大坑,哪里轮得到把钱全分出去?
就连特朗普自己话锋也收得很快,补上一句“有剩下的钱再还债”,但连“补贴”都做不到满额,所谓还债也就成了一句口号。
更关键的是,大家没有盼来一张实打实的现金支票,现实可能只是报税时多退那么一点或者交少一点税。在通胀比去年还高、日常消费每月多花将近200美元的生活下,这点“退税”估计还没到手,涨价带来的损失就已经填平了。对于生活费高的地方,这笔“补贴”连基本开销都无法彻底缓解。
而且特朗普想让这笔关税补贴顺利发下去,还得先经过国会点头同意。可回看历史,不管是哪个党派,国会议员对于这种大规模发钱的法案,都很少买账。
去年光是因为预算僵局,政府就差点关门见不到希望。即使是共和党内部,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决策也很难达成统一共识。
最近参议院还连续三次把相关授权直接否掉,这足以说明想在国会推行这样的方案,几乎没什么可能。
即便国会奇迹般地通融了这笔钱,背后的危机还在。在美国国债越垒越高的背景下,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无论哪个党派当家,都不敢轻易承诺增加新开销。
更别说关税政策自己还没摘掉法律上的“紧箍”,最高法院目前正在进行关税是否合法的审查,一旦判定有问题,不仅补贴变成空谈,连已征收的钱都得还回去,到时候这个炒得热火朝天的发钱计划,也只能一拍两散。
总体看下来,特朗普抛出的“2000美元退税”,更像是一种精心计算的“竞选承诺”。这场全民发钱的风潮,底子上是投选票时争取人心的手段,他一口明摆的实惠,说到底也许根本兑现不了。
对于美国普通家庭来说,比起一份虚无缥缈的补贴,更需要的是生活成本真正降下来,物价下来了,生活自然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