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创始人
2025-11-14 09:35: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的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向支付服务主体、广大用户发出了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

“免密支付”,即不需要密码即可完成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而推出的一项功能。用户开通该功能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实现直接扣款,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商户提高了结账效率和客流周转率。不少网友感叹,现在花钱变得越来越“没感觉”。

但“无感消费”在方便之余,也伴随一些糟心事。有家长发现孩子没经过同意,就在电商、游戏平台用免密付了钱;还有老人操作不熟练,误点开通免密,钱被扣了都不知道。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手机丢了或者账号被盗,别人能直接刷走你的钱,二次验证都没有,想想都后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倡议,是对公众诉求的一种回应。倡议对“免密支付”业务的开通和关闭功能着墨颇多,“杜绝默认开通行为”就深得消费者之心。对于支付服务主体来说,应当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不要开通、限额怎么设置、到哪儿关闭,得将各项条款、按钮位置等放到明面上说清楚。跟消费者玩“捉迷藏”,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老年人也是倡议重点关注的人群。比如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时或定期主动推送“免密支付”交易相关信息,在显著位置提供相关信息一键查询功能,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对此,相关部门不妨通过知识普及、案例宣传、技术培训等,不断增强老年人对“免密支付”的正确认知,提高其安全意识。

“免密支付”既要用好,更要管好,才能使其为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释放更多正向价值。消费者应养成定期核对账单的好习惯,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应立即关闭支付渠道,阻止后续扣款。同时,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消费者来说,多个心眼没坏处。方便是好事,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更重要。(中国经济网 年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独家解答“海商互娱怎么装挂”原... 您好:海商互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我来分享给您“边锋老友棋牌有没... 您好:边锋老友棋牌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
国产恶女,登堂入室 文 | 毒眸内娱的“恶女图鉴”,又添一位大将——“锅铲姐”。 《漂白》中被观众称为“肉联厂F4”之一...
科技揭秘“开心休闲到底是不是挂... 您好:开心休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今日资讯“决战武穴麻将开挂辅助... 您好:决战武穴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