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股市财报风云
振石股份IPO:作为国资背景上市公司的前任总经理,张毓强在任期内扶持自家公司并推动其上市,是否涉及国有资源的不当输送?
本月18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2025年第55次审议会议,审核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沪市主板IPO申请。
这并非振石股份首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它曾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2019年私有化退市,如今携着35%的全球风电玻纤织物市场份额卷土重来。
不过,细读招股书,这家细分领域龙头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惊诧不已的关联交易与财技运作。
一、关联交易:左手巨石,右手振石,钱从哪来?
振石股份与中国巨石的关联,可谓千丝万缕。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振石股份向中国巨石的采购金额占其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68.97%、73.25%、76.53%和72.36%,依赖程度逐年攀升,最近一期甚至超过了七成。
这种关联交易不仅体现在采购上,更渗透到人事安排中。振石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张毓强、张健侃父子,同时是中国巨石的重要股东和董事。
张毓强曾长期担任中国巨石总经理,直至2024年3月才卸任,目前仍担任中国巨石副董事长。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巨石并非纯粹的民营企业,其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的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这就引发了一个敏感问题:作为国资背景上市公司的前任总经理,张毓强在任期内扶持自家公司并推动其上市,是否涉及国有资源的不当输送。
二、港股退市五年后:估值暴增与业绩背道而驰
振石股份的资本运作路径颇为曲折。2015年12月,公司以中国恒石为名在香港上市,但公开发售部分仅获约32%认购,首日破发。
2019年7月,张氏父子以每股2.50港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退市,总计耗资约5.14亿港元。
从港股退市六年后,振石股份于2025年6月向上交所递交IPO申请,计划募资39.81亿元。按此次发行25%股份计算,公司估值高达159.2亿元,较2023年4月增资时的42.4亿元估值暴涨约27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振石股份的营收从2022年的52.67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44.39亿元,净利润从7.81亿元降至6.07亿元,业绩连续三年下滑。
在估值暴增与业绩下滑的背离曲线背后,振石股份的资本运作艺术可谓炉火纯青。
三、吃饱了分红,饿着了借钱
振石股份的财务操作同样令人眼花缭乱。
公司资金链本就紧张,2024年末货币资金13.69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15.87亿元。然而在申报IPO前,公司却大举分红11.4亿元,按张毓强父子96.51%的持股比例计算,其获利超过11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债务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短期借款从15.2亿元增至18.7亿元,长期借款从22.3亿元升至25.5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7.75%,比玻纤行业52%的平均水平高出15.75个百分点。
钱去哪了:分红资金是否来自举债?2023年净利润7.9亿,经营现金流仅1.03亿,6亿缺口靠什么填?
这种借钱分红再募资的资金循环,不禁让人质疑其募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四、行业红海:产能过剩下的扩张豪赌
振石股份此次IPO拟募资39.81亿元,其中37.06亿元用于扩大产能。但公司的现有产能利用率已从2022年的91.52%降至2024年的81.72%,在产能利用率下降的背景下仍坚持大规模扩产,其合理性令人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整个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据智研咨询预计,2024年中国风电玻纤织物总产能已达320万吨,而市场需求仅为240万吨,产能过剩率达33.3%,行业平均开工率低于70%。
募资合理性:募资39.8亿扩产,但现有产能利用率已从91%跌至81%,扩产是“画饼”还是“圈钱”?
在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振石股份的新增产能如何消化,确实引人关注。
五、不规范操作:曾经的污点与当下的疑问
振石股份在合规性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之处。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通过振石集团等关联方进行转贷、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票据、与关联方及个别第三方直接进行资金拆借等行为。尽管公司表示已经进行了整改,但此前财务内控不规范的情形,仍可能对IPO造成不利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控人张健侃在2022年曾因窗口期违规交易中国巨石股票,被出具警示函,这足以反映其合规意识不足。
六、光环之下:龙头地位与技术实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振石股份的优势视而不见。
公司在风电玻纤织物领域确实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产销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客户认证周期长达2-3年(海外)与6-24个月(国内),高粘性合作关系构筑起深厚的市场护城河。
技术创新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10项,掌握的超大克重织物编织技术、超高模量系列经编玻璃纤维织物编织关键技术等21项核心技术,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公司还建有通过CNAS国家认可与DNV-GL国际认证的复合材料测试中心。
结语:光环与阴影并存
振石股份的IPO,无疑是一场光环与阴影并存的资本大戏。
一方面,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关联交易、业绩下滑、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上市委会议在即,振石股份能否成功过关,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投资者都应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公司在风电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也要认清其关联交易下的经营独立性风险与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