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理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这已是该公司年内第二轮融资。
据了解,博理科技专注于弹性体材料及3D打印批量制造解决方案。早在今年5月份,曾宣布完成超过2亿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泸州航发集团、知来投资联合领投,金沙江联合资本、绿洲资本、中鑫创新等老股东加码。
查看此前报道:
本次B+轮融资则由东煕资本、中时资本、天堂硅谷及格物致知基金联合投资,但是具体融资金额未披露。两轮融资均将用于推进公司3D打印大规模制造技术的研发升级、智能化工厂体系建设,以及探索AI技术在3D打印行业的深度融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博理科技以自研弹性体材料为核心,构建了3D打印从材料到终端产品的批量化制造体系。为突破传统3D打印的生产效率限制,博理科技团队自主研发了HALS技术,使得打印速度能提升至传统技术的20至100倍,从而为工业级3D打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让市场惊叹的是3D打印鞋类解决方案已成为博理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研的弹性体材料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疲劳性与透气缓震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鞋类、自行车坐垫、防震头盔等消费品中。在鞋业上,已覆盖从中底、一体鞋到鞋模的全流程模块,适配运动鞋、皮鞋、马拉松鞋、安全鞋等多个细分品类。
根据世界鞋业年鉴数据,2024年全球鞋类市场规模达435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3.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消费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5200亿元,同比增长5.2%。在鞋业市场上,目前博理科技合作品牌包括李宁、匹克、斯凯奇等知名运动品牌,且该业务已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并被国家工信部列为首批3D打印典型应用场景。
在工业应用方面,材料在轻量化和导热性上的优势被广泛用于电子元件壳体、机器人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等场景。其中,博理科技开发的多层建构化蜂窝复合材料(包含生物基弹性体技术),兼具高弹性与优异的能量吸收率,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了结构减重、降能耗与延续续航的多重突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博理科技在工艺优化、工厂建设及商业化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在苏州、芜湖、扬州等地建立了智能化工厂,构建起完善的“智能云工厂体系”。借助中央生产管理系统,博理科技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实时化监控,从而助力3D打印产品达到百万级的年产能力,成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阶段”向“工业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公开报道显示,在企业未来战略规划上,博理科技董事长王文斌提出了“从AIGC到AIGT(人工智能生成终端产品)”的发展构想:
通过IoT系统采集终端产品使用数据,反哺AI算法,形成“设计-制造-迭代”的动态闭环,最终实现智能云工厂的跨地域产能调度,海外定制订单48小时内完成“设计—打印—全球交付。”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博理科技等龙头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与产能的持续落地,中国3D打印产业正从“技术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博理科技融资加速,不仅有助于其自身的全国布局,更有望带动整个弹性体3D打印产业链的成熟,推动更多创新应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