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价暴跌20元!现在是上车的黄金时刻吗?
小区的黄金柜台前最近热闹得很:张大妈攥着存折犹豫要不要抄底,说上周看的投资金条还928元/克,这周就跌到908元/克,单克降了20元;刚订婚的小李更纠结,想给未婚妻买金镯子,又怕买完再跌,不买又担心后续涨价。2025年11月的黄金市场像坐过山车,国际金价从4381美元/盎司的峰值单日暴跌超500美元,国内金价也跟着回调,不少人都在问:这波下跌是“抄底良机”还是“套牢陷阱”。
1. 暴跌实锤:国内单克跌20元,金店却“抗跌”?
先给大家上硬数据,这波金价下跌可不是空穴来风。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以来黄金(T+D)价格从928元/克跌至908元/克,单克累计下跌20元,跌幅约2.15%。但有意思的是,金店价格却没怎么降,周大福足金饰品价还维持在1259元/克,比交易所价格高出350多元,这是为啥?
其实核心是“溢价差异”:投资金条跟着国际金价和交易所价格实时波动,而金饰价格包含了工艺费、品牌溢价,还受11月1日实施的税收新政影响——非投资性黄金进项税抵扣从13%降至6%,商家成本上升,自然不愿轻易降价 。做黄金生意的老王说:“投资金条走量,跟着盘面动;金饰是消费品,工艺和品牌才是核心,不会因为原料跌20元就大降价。”
2. 暴跌原因拆解:政策+国际,双重因素砸盘?
这波金价下跌,是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双重作用,每一个原因都有实打实的依据。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内税收新政冲击。2025年1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区分投资性与非投资性黄金的增值税政策,非投资性黄金进项税抵扣大幅降低,推高了部分企业成本,市场担忧后续流通成本上升,引发短期抛售潮。政策落地后,工行、建行等银行还一度暂停黄金积存业务,调整系统对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第二个是国际市场情绪退潮。2025年10月以来,全球地缘紧张局势降温,中美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俄乌冲突重启和谈,黄金的避险需求大幅回落——要知道,今年金价从2624美元涨到峰值,66.96%的涨幅都靠避险情绪撑着,现在情绪退潮,获利盘集中止盈,直接放大了跌幅。
第三个是美联储政策的间接影响。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还明确12月结束缩表,但市场预期后续宽松节奏会加快,导致美元指数反弹至99.7上方。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直接削弱了其吸引力,加上自动化交易系统触发止损指令,让下跌更猛烈 。
3. 刚需党vs投资党:现在该上车吗?答案不一样!
很多人纠结“要不要买”,核心得看你是“刚需消费”还是“投资增值”,两者的答案天差地别。
先说说刚需党(结婚、送礼、囤首饰) :如果近期确实需要买金饰,现在可以入手,但别等金饰大幅降价。因为金饰受原料价波动影响滞后,还叠加了工艺费和税收成本,大概率会“外跌内稳”。就像小区的张阿姨,给孙女准备嫁妆金镯,上周看1259元/克,这周还是这个价,她果断下手了:“早买早安心,结婚是刚需,总不能等金价跌到理想位置再办婚事。” 建议刚需党优先选简约款式,减少工艺费溢价,比如光面镯比雕花镯每克能省50-80元。
再看投资党(买金条、黄金ETF) :短期别盲目抄底,长期可以分批布局。从短期看,12月美联储还有一次议息会议,市场对是否再降息分歧很大,美元走势不确定,金价可能还有波动。但长期支撑很足:中国央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截至10月末储备达7409万盎司,全球央行前三季度购金634吨,这种官方需求为金价托底 。世界黄金协会也预测,长期金价仍有上涨空间,投资党可以把资金分成3-5份,逢跌分批买,别一次性梭哈。
4. 避坑指南:3个误区别踩,不然白亏!
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这3个坑千万别踩,很多人已经栽了跟头。
第一个误区是把金饰当投资品。金饰溢价高,比如你1259元/克买的金镯,回收价可能只有888元/克(11月5日深圳水贝回收价),一买一卖就亏371元/克,想靠金饰赚钱基本不可能。投资一定要选投资金条、黄金ETF,或者上金所的标准化产品,这些没有高额工艺溢价,能精准跟着金价波动。
第二个误区是轻信“场外渠道低价金”。税收新政后,场外交易的黄金成本上升13%,有些非正规渠道号称“低价金条”,可能是纯度不够(比如不是9999纯金),或者没有正规发票,后续没法回收变现。一定要通过银行、金交所会员单位购买,保留好发票和凭证。
第三个误区是忽视“用途申报”。新政要求黄金交易区分投资性和非投资性用途,违规开票会被限制交易3-6个月 。如果买投资金条,要确认商家按“投资用途”申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避免后续产生额外税负。
5. 后续趋势预测:还会继续跌吗?
综合来看,短期金价可能维持波动,长期上涨趋势没改。短期关键看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果继续降息,美元走弱,金价可能反弹;如果暂停降息,可能还会小幅回调。但长期来看,全球央行购金、美元信用走弱、地缘风险仍存这三大支撑没变化,世界黄金协会也预测金价远期合约价格在3800美元/盎司左右,国内金价长期仍有上涨空间。
简单说,刚需党别纠结,该买就买,重点控成本;投资党别着急,分批布局,别追涨杀跌。黄金从来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要么是刚需的“硬通货”,要么是资产配置的“压舱石”,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再出手才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