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的商业宫斗剧果然比精心编排的宫斗剧更精彩!
有棵树董事长还没有下位,新的管理层已经迫不及待开会议,要把旧的董事长给换下来了。
就在今年5月7日,有棵树发出声明,以王维为代表的一方要重新选举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不过这个决策被现任董事否决,而创始人肖四清对该董事会拥有实际控制权。
导火索已经被点燃,双方的冲突开始愈发激烈。
在10月10日,这场宫斗迎来最终的结局。
有一棵树向外发声,新上任的高管团队将从现在开始全面负责并掌控公司的所有核心板块。比如资产,员工,重大决策等板块。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迎来重大调整,不仅创始人肖四清离任,原始创业团队成员也全部退出;与此同时,刘海龙担任新董事长一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妨往下看看。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托举,以及个人对大机会的死命抓取。
暴富故事我们今天都听到腻了,但只有真正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暴富。
肖四清刚毕业时,先入职永福国际货代担任销售,离开这份工作后,他在华强北租下一个柜台,同时在 eBay 平台销售无人机配件。
为什么肖四清会选择这个赛道呢?
原因很简单,起初玩无人机都是DIY能力极强的群体。这意味着他们懂得零件中的融会贯通,达到1+1>2的效果。而在组装的过程中,一定会消耗和损耗无人机的配件,所以对配件的需求是极大的。
以及据肖四清估算,这个市场的配件和整机消费比例至少在2:1。
除此之外,他透露出一个秘密。当有新的无人机推向市场时,总会有人更新迭代其产品,让无人机性能再上一个台阶。比如把无人机换个云台,拍摄效果将比原来好很多倍。
这也倒逼厂家进行升级,紧接着又有人进行改装。如此循环往复,无人机迭代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所以有些人会直接买零件回来更替,一直走在市场的前端,不落伍。
再加上他脑子的灵活,早就已经在eaby采用多账号,多平台的铺货方式,上传大量的SKU。
这个操作不仅粗暴简单,而且能快速获得流量,增加曝光度,让更多的无人机组装爱好者看到。
他成功地把无人机卖爆款了,并积累了自己的第一笔原始资金。
依托将无人机打造成爆款的经验,肖四清在 2010 年创立有棵树,且顺利抓住了跨境电商的蓝海机遇。
在这一年,国内外头部电商企业发布政策。
其中,阿里巴巴则是推出海外服务,打破地域限制,让中国商家面向国外买家;eBay 将业务重点转向与中国相关的贸易领域,而这一调整直接推动其跨境出口交易额较上年提升 80%。
有棵树抓住这次机会,并在海外不同平台的店铺设置多个账号和品类。
卖的产品有华强北的电子产品,还有一些户外用品,主打一个性价比。
但这里也留下一个隐患,有棵树只是把产品批量投放到消费者能看到的销售渠道。但没有意识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非常依赖平台的流量。
2014年,有棵树此时总收入已经有了2.33亿元。而此时的业务发展到了瓶颈期,无论如何都停滞不前。
正如一句话所说:“你靠什么发展起来,就会被什么给限制。”
这句话也被有棵树给印证了。
随着越来越多卖家靠铺货低价跑量时,就会使得整个行业不断压低售价,而物流成本就会上升,从而使得利润变得更微薄。
肖四清选择了融资这一条赛道,因为有棵树扩大规模需要很多资金。
当时有人评价有棵树是跨境电商的香饽饽,很多资本都愿意投资它。
在2014年至2017年,其斩获的资金有16.9亿元,估值最终达到30亿元。
它也没有辜负资本的期望,在2018年,有棵树通过与上市公司天泽信息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都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有棵树为了更加稳定投资者的心,直接在协议上写着在2015年和2016年的总利润不能低于7000万元和9700万元。
要知道,当时有棵树2015年1至7月才只有678万元。
有了钱之后,有棵树底气就足了。
它开始招募更多的员工,由几百人团队扩展到2700人。甚至开在海外的店铺数量超过900个,上架SKU的数量超过100万个。
2020年,有棵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它的总收入为50.27亿元,总利润为4.16亿元。
然而,最终的隐患还是出问题了。
2021年,7.5万个亚马逊账号数据被泄露,其中有1300万条是关于顾客愿意提供虚假评论以换取免费产品的信息。
迫于舆论和监管的压力,亚马逊开始翻脸,并对违反规则的商家进行封号。五个月后,600多个品牌被禁止售卖。
最受打击还是有棵树。它对外发表,被封锁的独立站约有 340 个,另有 1.3 亿元款项处于无法提现的状态。
前任职人员回忆,“上午还在增加SKU,下午直接登不进去。仓库的货越堆越多,海外仓库催着交钱,供应商的也还不上钱,财务每天都在计算钱还能撑多久。”
整个公司的环境都压抑得不行。
亚马逊的这一记重拳,直接把有棵树干趴下了。
2021至2023年,有棵树分别赔付27.05亿元,3.61亿元,4.91亿元。这些亏损直接把十年的利润给干没了。
2024 年,有棵树没有资金偿还 125 万元债务,被相关利益者联合申请破产;但新资投资引入后,这水反而变得更浑浊起来。不同利益方开始争夺自己的利益。
肖四清虽然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28%,但他依旧不服气。与此同时,王维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重整中的股份受让,拿下有棵树 18% 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他们在公司有一定的话语权。
当王维及其一致行动人想要进行董事会换届时,4票否定,3票同意,最终被否决。
给出的理由是“不符合相关规定”。其实答案也很明显,背后的肖四清并不打算放权。
刚开始双方还是会演一下,只是在各个重大会议上选择投票,不起冲突。
今年7月,股东将阻碍他们决策的人统统列为被告并起诉至法院,甚至还提出了 1657 万元的赔偿诉求。
肖四清头脑也迅速采取行动:以产投人未兑现承诺为由,对持有一棵树股份的深圳天行云公司起诉,索赔金额达 1000 万元。
这场闹剧结尾最终还是以创始团队全员出局告终。
互联网公司的历史就是创富史。
然而,不见得每个创业公司背后都有个完美的期权故事。
眼见有棵树高耸起。
刚开始它借着跨界电商的东风,快速扩张。高峰时期,公司一年总收入50亿元,服务网络延伸至全球200多个国家。
见它高楼塌。有棵树因平台政策打击,导致资金链断裂,到现在还没有喘过气来。
那它未来是重生,还是沉沦,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印证一个规律:在不断变化时代中,唯有紧跟政策,持续深耕自己的霸权区,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翻涌。
-END-
参考资料
1.有棵树集团:《有棵树肖四清:在无人机零配件蓝海中厚积薄发》
2.快刀财经:《4年巨亏40亿,创始团队全员出局:昔日跨界电商巨头,还能重生吗》
作者:撒欢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