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3900点附近完成短暂调整后,再度向上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基金经理李佳佳认为,这一次突破并非“一日游”的惊鸿一瞥,而是历经多空博弈、量能沉淀后的二次确认,如同登山者在半山腰调整呼吸后,以更稳健姿态向更高峰进发。
正视“恐高”惯性,理解市场上涨的合理性
李佳佳观察到,当前投资者情绪中仍裹挟着一丝迟疑与“恐高”阴影。在A股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沪指仅第三度运行至4000点上方,“熊长牛短”的过往格局,让投资者习惯了“点位保卫战”,也形成了“怕涨”的惯性,市场一涨便不乏“泡沫”之声。
她对此表示,这种视“不涨”为合理、视“慢牛”为奢望的心理惯性,实乃投资文化之殇。对比全球市场,过去十多年来部分主要市场持续上行、不断创下新高,例如美国股市近年来年均涨幅超过20%,却并未引发类似的“泡沫焦虑”与“恐高情绪”,A股市场的上涨本身具备其合理性,不应被过度质疑。
多重逻辑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基础坚实
在李佳佳看来,本轮A股市场整体估值提升,既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实现价值回归的因素,也源于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价值的重新发现与估值调整。
短期层面,政策合力将加速A股的长期估值修复进程;中长期来看,在全球资金再配置的大背景下,一个更具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的资本市场,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她强调,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核心标志、稳定宏观经济的有力保障、发展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同时在扩大内需中发挥关键作用,能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收入分配、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李佳佳进一步指出,去年9月24日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走势有目共睹,各项支持措施持续落地,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不断提升,较低的估值和高性价比也吸引着境内外投资者。尤其是年内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异军突起,让慢牛趋势愈发明显。在四中全会谋划“十五五”蓝图、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中国科技新势力崛起等多重因素共振下,4000点的突破本就在预期之中,短期回调不过是长牛征途上的浅浪微澜。
呼吁共同呵护,共建有“获得感”的资本市场
李佳佳认为,资本市场关乎国家战略、系于经济转型,更牵动亿万家庭财富,既是资源配置的枢纽,也是信心的晴雨表。中国要建设的,是一个能让投资者真正“有获得感”的市场,一个能支撑科技创新、对接国际规则的现代金融体系。
对此她呼吁,当前A股市场需要的不是质疑而是呵护,不是围剿而是鼓励,不是冷嘲热讽而是共同成长的耐心与信念。唯有各方合力维护,才能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在时代浪潮中实现长期价值。